课件 青虫的故事:篓子里的秘密

青虫的故事:篓子里的秘密(2篇)

更新时间:2025-02-0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该课件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深入解析《篓子里的青虫》这一课文,通过生动的图文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与角色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1篇:青虫的故事:篓子里的秘密
拓展

标题:探索自然的奇妙:小青虫与蝴蝶的变身

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课后提供的8个生字,能够认读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 培养流利且准确的普通话朗读能力。

3. 通过阅读理解,认识到蝴蝶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对自然观察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在于掌握生字及相关词汇,激发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在轻松有趣的朗读和角色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第一课时

(通过初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激发识字兴趣,确认第8自然段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篓子里的青虫》,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的角色吗?(展示一颗生机勃勃的大白菜)看看,这是多么好的一棵白菜!但是,你们能猜到这棵白菜的命运吗?(展示小青虫)看,这些小青虫正在享受美食呢!它们一边啃着叶子,白菜似乎很可怜。谁来帮助这棵大白菜呢?只要你们能读出这些小青虫身边的词语,就能帮助它们离开。谁愿意来试试?(学生朗读词汇,读对的就可以“驱走”一只虫子)有了你们的帮助,这颗白菜立刻变得干净了,我代替大白菜来感谢你们。

2. 上课我们读完了课文,不知道小黄鸡后来发生了什么?(随机提问)现在,请你们模仿小黄鸡的样子,停住不动。(让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上前示范)小黄鸡,你为何不动了呢?(小青虫呢?他们去了哪里?)小黄鸡的困惑,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观察图画,细致阅读1-2段

1.(展示第一个图画)同学们,看看图中有什么?(学生积极回答)看到了什么?(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对于没有看出来的则鼓励他们再次从课文中寻找线索)

2.(图文结合学习1-2段)自由阅读课文的前两段,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回答:蝴蝶在白菜上产卵,青虫正在享用菜肴等。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贴上蝴蝶、卵和青虫的图片)你们的阅读能力真棒!请再读一读这两段,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鼓励学生寻找“小青虫多”的字眼,并引导他们联想这些词汇是如何描绘出场景的)“一堆堆”“一条条”说明了数量之多,而“满身小孔”则展示了白菜的遭遇,简直太有趣了!

三、想象与讨论,品读3-4段

过渡:如此多的青虫,把大白菜咬得体无完肤,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景象呢?(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那么,这时候谁来帮助大白菜呢?

1.(展示第二幅图)图中画着什么,你们观察到了吗?(学生:鸡妈妈带着小鸡来了!)仔细观察,它们的表情如何?哪些话会从它们口中说出?(学生自由发挥:小鸡们兴奋的交流,期待着丰盛的美餐)2. 学生们真有想象力!请回忆一下课文中哪个部分描绘了你们刚才说的内容?(学生答出3、4段)大家的观察都很用心,接下来请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美美的朗读吧!

3.老师引导:为什么青虫的数量如此之多呢?联系之前的内容,蝴蝶生的小青虫自然也不少,对吧?

四、比较分析,探讨结果

过渡:那么小黄鸡最终吃到了那些篓子里的青虫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情节。

1.(展示第三幅插图)小黄鸡看到的是什么呢?(一群蝴蝶)比较一下之前的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眼前的是蝴蝶而不是青虫,它们只留下了空壳)空壳表明了什么变化呢?(老师引导:这是蛹的象征。)

2.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再看看课文,你们能告诉我小黄鸡面前发生了什么吗?(学生回答:小青虫经历了蛹的阶段,最终变成了蝴蝶)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做出连线总结。

3.揭示蝴蝶成长的神秘过程。想见证蝴蝶的变化吗?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个令人着迷的自然奇观吧!(播放蝴蝶生命循环的动态图像,展示其不同成长阶段。)

五、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在大自然里,许多昆虫都经历着如此变化。在这里,谁能告诉小黄鸡,除了青虫,还有哪些昆虫的变化是不能被忽视的呢?(如蚕、蜜蜂、苍蝇等。)

六、情感升华,回归文本

1. 学习完这个童话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想分享吗?(学生纷纷发言)

2. 大家都收获满满!大自然不仅神奇而且充满奥秘,让我们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勇敢地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吧!快叫上你的朋友们,一起再次朗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第2篇:青虫的故事:篓子里的秘密
拓展

新标题:犹如蝶舞的成长之旅——《篓中青虫》

教学目标:

1. 认读和书写7个新学字,掌握6个课后词语的用法。

2. 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

3. 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并思考生命的奇妙。

4. 通过文本观察,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教学重点:

1. 掌握7个新字的认读与书写。

2. 能够流利、感性地朗读文本。

教学难点:

1. 理解蝴蝶的完整生长过程,培养系统思维。

2.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自然变化。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

第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书写课堂中涉及的3个生字,掌握相关词语的意义。

2. 通过初读课文,探索蝴蝶的生长历程。

3. 理解并朗读课文,体会文字的情感和节奏。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大自然里藏着无数的秘密,比如青虫在篓子里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青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 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 初读课文:

- 初步阅读课文,找出新学的生字,并标注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反复朗读,巩固发音。

- 使用生字卡片进行生字的认读和口碑练习。通过“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分享记住生字的小技巧。

- 明确课文段落划分,指出自然段的数目。

3. 朗读练习:

- 选择同学示范朗读,并鼓励台下同学提出建设性的反馈。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探讨,增强彼此间的互动。

4. 自主学习

-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青虫的来源,进行小组讨论。

-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蝴蝶生长的各个阶段,通过集体交流获得对过程的更深认识。

5. 书写练习:

- 通过观察和对比,指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6. 作业设计:

- 完成生字的书写。

- 朗读课文,思考青虫的去向。

---

第二个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2.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把握生长过程的关键点。

3. 进一步探索青虫的变化,培养思考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 朗读生字与关键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 提问学生对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深入学习:

- 针对青虫的去向,精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剖析文本中蕴含的生长过程。

- 讨论蝴蝶的生长阶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 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3. 书写练习:

- 组织观察和书写训练,确保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掌握基本技巧。

- 互动评析,鼓励学生介绍书写的体会和心得。

4. 作业设计:

- 书写生字与词汇,巩固学习成果。

- 进行自由讨论:推动学生思考青虫的变化与未来。

板书设计:

```

13、《篓中的青虫》

生长阶段:卵——青虫——蛹——蝴蝶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