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巨人的花园:如何理解友谊与孤独

巨人的花园:如何理解友谊与孤独(2篇)

更新时间:2025-01-28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围绕《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文展开,探讨了爱与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儿童成长中的友谊和环境保护等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第1篇:巨人的花园:如何理解友谊与孤独
拓展

标题:分享快乐的意义——《巨人的花园》启示

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书写新的现代汉字,并准确理解相关词汇的含义,比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和谐、孤独”等。

2. 学会通过朗读感受文本情感,能用自己的方式想象并表达故事内容。

3. 理解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同学间的交流技巧。

重点:情感朗读,探讨角色心理和情节变化。

难点:理解童话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各位同学,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为什么呢?有没有哪些故事让你印象深刻?请分享一下。

2.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特别的童话《巨人的花园》。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期待了解什么呢?

二、整体阅读,理解故事。

1. 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新生字和不懂的词语,尝试自学它们。

2. 组内交流,找出大家不理解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困难。

3.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理解的内容,聚焦那些关键的生字词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如“和谐”的感觉可以源自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4. 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段朗读故事,理清故事情节与角色的变化。

5. 总结核心内容:“每当巨人回到家,花园的变化和他心情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三、总结与拓展:

1. 想一想巨人的态度从生气到觉悟的过程,花园也随着变化。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探讨。

2. 课后鼓励大家多读一些童话,看看其他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情节和道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谈到了一些故事,有没有新的收获呢?分享一下。

2. 今天继续阅读《巨人的花园》,请一个同学简单给我们概述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感悟与朗读:

1. 自读剧本,分别标出巨人回归前、回归后以及觉悟后的花园画面。

2. 通过比较句子,探讨回归前后的感受和变化。

A. 如何描述回归前的美丽花园?让学生用陶醉的语气读出来。

B. 描绘回归后的惨状,强调“冷”的感觉。

3. 把变化归结于巨人的愤怒,找出他驱赶孩子的话,并思考他的内心感受和衰退情绪。

4.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不同的情感阅读巨人的话,表现出他的变化。

5. 当小男孩没有离开,思考他会用怎样的眼神和语言与巨人对话。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语言来劝说巨人。

6. 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想法和收获呢?

三、拓展活动: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小组表演或再次朗读,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

2. 鼓励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话故事。

第三课时

一、分享童话:

1. 每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故事,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2. 选择喜欢的故事进行集体展示,鼓励合作与分享。

二、改编童话初试:

1. 让同学们尝试修改《巨人的花园》,比如将角色置换,把巨人变成智慧老人,让小男孩成为小巫师,共同讨论可改动的细节。

三、创作童话:

1. 通过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鼓励同学们尝试自己编写新的故事。首先选择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对比展示故事的教育意义。

2. 交流各自创作的故事,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朗读与修改,促进作品的完善。

3. 在班级内部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故事扮演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掌握语言知识,也能在故事中探索深层的情感与道理,学会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第2篇:巨人的花园:如何理解友谊与孤独
拓展

新标题:四年级语文课:《共享快乐的魔法花园》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会并掌握“欢、愿”等8个新生字,能够正确书写“欢、愿、园”等12个生字。同时,熟练读写“欢快、愿望、温暖”等19个词语。

2. 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领悟其中的情感。

3.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相关场景,理解“快乐需要分享”的深刻意义,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描写,帮助学生想象场景,体验到“快乐需要分享”的理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快乐需要分享”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加以阐释。

课前准备

1. 请学生思考自己所知的关于分享的故事,并准备好与同学分享。

2. 准备与课文情境相辅相成的背景音乐或录音,使学习更加生动。

3. 制作生字词的卡片以帮助学生记忆。

课堂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揭开新课面纱

1. 开场提问:有哪些分享快乐的故事,角色又是如何表现的?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角色。

2. 教师总结:童话故事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快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王尔德的作品《共享快乐的魔法花园》。播放课文录音,引发好奇:这个花园中是否总是充满欢笑?故事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自主阅读,感受整体

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新读法。

- 自由朗读,流畅表达。

- 通过生字和词语卡片进行互相练习,确保读音准确。

- 找出生字的上下文联系,潜心体会其含义。

- 指名朗读,进行互评,关注准确率和流利度。

2. 讨论故事主旨,鼓励分享见解。

- 通过质疑的方式,让学生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教师整理并引导讨论,例如:巨人在拆除围墙前后有什么变化?鼓励学生课后思索。

第二课时:复述与探究

1. 组织学生复述故事,强化对内容的理解。

2. 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找出文章中的相应段落,逐一解读并讨论。

3. 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故事的情感,想象其中的画面。

小组活动,分享感悟

1. 理论结合实践,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增强体验感。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对文中深刻句子的理解,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

3. 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后,再次通读文章。

总结与反思,揭示道理

1. 学生围绕自己的感悟进行汇报,不限于朗读技巧,也可以是对某一句话的深刻体会。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分析类似:“自私和冷酷的心,带来的是孤独的冬天;乐于分享的心,却能唤来温暖的春天。”等重要句子。

2. 播放背景音乐或范读,结合音乐想象故事的道理,教师总结:“快乐应该与大家分享。”并正面加强这一思想。

课后延展,进一步探索

1. 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巩固记忆。

2. 鼓励学生围绕“分享”的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深入挖掘个人感受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