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题:聆听的重要性——一年级语文课程《认真倾听的故事》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包括“听、错、话、反、意、识”等12个新生字,并掌握“听、话、心、了、如、知、明”7个字的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3.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认真倾听的必要性及对良好交流的影响。
【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孩子听不完话的原因,以及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朗读材料的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并顺利读出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和相关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话题:
有一个小朋友,他在听人讲故事时,只听了一半就急于回答,结果总是出错,大家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吗?
1. 出示生字“听”,提问:“你们知道‘听’字的意思吗?能否帮我用这个字造个句子?”
2. 提问:“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听清楚每一个字吗?还是随意听听就好?”
3. 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个急于作答的小朋友,大家准备好了吗?
最后,板书课题“认真倾听的故事”。
(二)初步阅读,识字与写字:
1. 学生在小组中标记读出文段,注意生字的音调与书写。
2. 互相纠正读音并帮助同伴理解每个词汇的用法。
3. 开展小游戏:通过找生字来增加识字兴趣,鼓励主动发现生字。
(三)深入细读,流利朗读:
1. 学生分小节自由练读,注重语气。
2.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滚动朗读,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3. 展示小组朗读成果,教师给予指导与反馈,强调流利与准确的发音。
4. 最后集体朗读课文以巩固所学字词的熟练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生字书写,提升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明白认真倾听和理解别人话语的重要性。
(一)复习与导入:
1. 通过展示小朋友的插画,提问:“这个形象的故事主角是谁呢?”引导到复习生字与回顾课文主题。
2. 通过互动,复习并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生字测试。
(二)细读课文,激发想象:
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朋友的倾听特点,思考“他闹出笑话是因为怎样的原因”。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为小朋友起个新名字,激励他们想象与表达。
(三)小组合作与分享: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角色朗读,互相学习与指正。
2. 讨论倾听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小朋友生活中的实例,强化课文主题。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他人交流,留下良好的沟通印象。
(五)笔顺练习与书写:
为学生展示需要书写的字,鼓励他们观察字形结构并练习书写,确保他们能写得流畅。
鼓励学生在交上各自的书写作品后,相互点评,加强对这次学习的理解。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并运用新生字,同时也会更加明白认真倾听及用心沟通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
新标题:倾听的艺术——《只听半句》课堂教学
课堂目标:
1. 学习本课的新字词,能够认读15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丁”等8个字,积累使用“告诉”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朗读能力。
3. 深刻理解故事内容,领悟小朋友只听半句的后果,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全面倾听的习惯。
课堂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掌握。
课堂难点:
通过故事启发学生,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以应对日常交流中的类似场景。
课时划分:
计划一课时进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开场可以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朋友总是匆忙听别人讲话,总以为自己听到了全部。最终,这种不认真倾听让他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你们觉得这其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只听半句》的谜底。
二、初步阅读
1. 首先,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确保音调与流畅度。
2. 接下来与同桌进行对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三、生字学习
1. 利用课件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帮助学生熟悉。
2. 采用“直呼”和“火车读”的方法加深记忆。
3. 组织一个小组活动,抽抽读,打乱顺序拼读,并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4. 询问哪一个字是大家觉得最难的,并分享记字的小窍门。
5. 开展一个趣味猜字游戏,提升课堂趣味性。
6. 识读包含新字的词语,加深理解。
四、朗读指导与理解课文
1. 播放录音并结合相关的场景图,分析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2. 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强调语音的感情表达。
3. 逐段学习,重点分析第二小节,讨论小男孩听谁说话,以及奶奶的话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提醒学生体会语调的变化。
4. 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朗读训练,并即时评析。
5. 继续分组探讨第三至第五小节,进行分角色表演。
6. 最后,探讨第六、七小节,分析小男孩尴尬的真正原因。
五、情感体验
1. 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只听半句的行为是否可取?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倾听他人?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否也曾因为没有认真听而引发笑话。
六、整体朗读
鼓励全班齐声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感受。
七、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理解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学习故事中的小男孩,而要主动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这不仅会让我们的交流更顺畅,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标题:一年级语文课——《只听半句》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并理解12个新认字,能够独立书写6个常用字。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培养流畅、带感情的阅读习惯。
价值观:
引导学生重视与他人的交流,强调完整听取他人表达的重要性,树立礼貌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2个新认字及6个常用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丰富学生的倾听能力,教育他们保持耐心,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激发思考。
课堂开始时,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总是急于抢答,往往听到别人说的只是半句话就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引发了一连串有趣且尴尬的结果。随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只听半句》。
二、整体阅读,学习生字。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不认的生字。
2. 老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字音。
3. 鼓励学生再次阅读,注重朗读的流畅性和感情。
4. 进行生字认读与书写的检验,确保学生掌握。
5. 组织分组朗读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6. 交流环节,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三、引导探讨,深入理解。
(一)引导阅读第一段。
1. 学生自由阅读,分享自己的理解。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种习惯是否合适以及原因。
(二)引导学习第二段。
1. 学生独立思考小男孩的猜测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2. 学生指名发言,分享看法。
3. 老师总结:小男孩的推测常常不准确,应学习等别人说完,保持礼貌。
(三)引导阅读第三、四段。
1. 自由阅读,思考小男孩的行为问题。
2. 讨论: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想怎么做?
(四)引导学习第五、六段。
1. 在阅读时思考,小男孩犯了什么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 学生指名发言,分享认识。
3. 讨论小男孩的错误背后反映出的礼仪缺失。
四、质疑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分享他们的见解和体会。
五、反馈与小结。
1. 学生分享此次学习的收获。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3.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和体会的道理。
六、生字书写指导。
最后,老师指导学生书写新学的生字,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
板书设计:
- 听完整句话的重要性
- 礼貌交流的必要性
- 各种生活小常识(如温天气穿衣、算数要认真、椅子使用规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