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鲁班造伞的故事启示是什么

鲁班造伞的故事启示是什么(3篇)

更新时间:2025-01-2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介绍了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鲁班造伞》课件,内容涵盖了鲁班的故事背景、伞的制作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篇:鲁班造伞的故事启示是什么
拓展

标题:探索鲁班的创造精神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通过鲁班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实践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12个生字,能够书写8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如“创造、西湖”。

2. 深入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感受他严谨的观察与动手实践的精神。

3. 鼓励学生成为主动观察生活的人,培养他们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以实现个人的成长与成功。

教学重难点:

在全面理解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勤于观察和敢于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阶段

- 向学生展示一把雨伞,询问它的用途及其重要性。

- 提问学生知否鲁班是伞的发明者,简单介绍鲁班的生平与贡献。

- 设定主题,抒发对鲁班故事的期待,板书课题《鲁班造伞》。

2. 课文阅读

-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着重生字的准确读音。

- 邀请学生与同桌讨论课文的段落划分以及主要内容,探讨故事的核心事件。

3. 生字学习

- 鼓励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探索学习生字的有效策略。

- 以组内交流的方式,总结并完善识字方法,巩固记忆。

- 全班汇报,进行生字的认读和书写练习,重视笔画和结构的书写技巧。

4. 课文练习

- 在要求流利朗读的同时,特别强调句子的感情与节奏。

- 学习新生字,巩固书写,进行生字的组词及造句训练。

5. 作业布置

- 朗读课文,继续巩固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1. 复习环节

- 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抽读。

- 要求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学习课文

- 分段指读,详细讨论鲁班的发明过程。

- 分析鲁班在面对雨天时,妹妹的建议与鲁班的反应,提炼出鲁班的思维过程。

- 根据课文,讲述鲁班制造伞的详细步骤,鼓励学生归纳总结。

3. 总结反思

- 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鲁班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强调任何创造都源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及想法,运用鲁班的精神探索问题。

4. 作业

- 复读课文,并向家人讲述鲁班的故事,促进家校联动,增强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 鲁班造伞

- 从下雨到盖亭子的构思

- “伞”的特点:可开可合

- 强调观察与创新的紧密关联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鲁班的智慧,还能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灵活运用观察与实践的能力,以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第2篇:鲁班造伞的故事启示是什么
拓展

新标题: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乐趣——《鲁班造伞》的教学启示

教学目标:

1. 认识“鲁、匠、创”等12个生字,并学会书写“创、湖”等8个生字和“创造、西湖”等词语。同时,了解偏旁部首的构成。

2. 学会默读,提高理解能力,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思考鲁班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实现创造的。

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敢于尝试,追求成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和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观察与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1. 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鲁班的小资料,彼此交流,初步了解鲁班的生平和成就。

2.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鲁班为何如此了不起。

3. 学生齐读课题,提出他们的疑问,激发思考。

(二)整体阅读,感受文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的准确性。

2. 与同桌合作,再次朗读,划分自然段,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学习,识字练习。

1. 小组内讨论有效的识字方法,彼此分享技巧。

2. 进行集体反馈,检查识字情况,包括生字的认读和应用。

3. 针对不易记的字进行重点学习,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四)深入理解,探究课文。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流畅度和情感的表达。

2. 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思考鲁班创造伞的动机、过程与结果,可以画出关键词句并讨论。

3. 分享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鲁班的创造过程,以及他的内心活动。

(五)开放讨论,激发创意。

通过对鲁班的探讨,激励学生思考创造的来源与重要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感悟分享。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启示,促进情感交流。

(七)书写指导与练习。

1. 观察字形,识别并纠正常见的书写错误,确保注意笔顺和结构。

2. 强调书写时部件的比例与错位,完成规定的书写任务。

(八)语言积累与应用。

学生在小组中阅读课文,完成语言积累,分享独特的表达方式。

(九)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让他们把创意的种子播撒在生活中。

第3篇:鲁班造伞的故事启示是什么
拓展

标题: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发明的奇迹——鲁班与雨伞》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共12个,同时学习相关词语,掌握新偏旁“口”。

2、流利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鲁班如何发明雨伞的故事。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形成表达与倾听意见的良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难点: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探索课文的隐含意义,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字卡、相关插画、录音设备。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分享上学期学习过的发明家故事,谁发明了什么?

2、引入本课主题,集体朗读课题。

- 大家知道鲁班吗?你们是怎么了解到他的?

- 读完题目后,有什么好奇想了解的地方吗?

- 教师汇总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二、阅读课文,掌握大意

1、以自选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与同伴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

3、请同学分享读后的感想,并明确课文的核心事件。

三、深入阅读,理解内涵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 谁来读一下,第一段讲述了什么?

- 引导学生总结相关词汇。

2、继续阅读第二到第六段。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组队阅读,分析这一部分的事件及其顺序。

- 分享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说明原因。

- 播放录音,结合插图,想象西湖上的雨天景象,感受鲁班的灵感来源。

- 学生分角色朗读鲁班和妹妹的对话,体会妹妹的创意思维。

- 鲁班在听取妹妹的提议后,生出什么样的想法?请找相关句子进行阅读与体悟,理解鲁班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整合知识,巩固提升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键字。

- 在西湖游玩时,鲁班遇到______________,这让他从_____________得到灵感,经过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

2、分享阅读完鲁班发明故事的感想,与小组讨论。

3、完成课后练习的相关题目。

五、课后扩展

1、把鲁班的故事讲给家人,并讨论各自的见解。

2、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分享给同学。

3、如有兴趣,可以实践制作一个小发明,带到课堂上展示,看看谁的创意最特别。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更能培养出勇于创新与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