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公仪休的智慧:拒绝礼物的道理

公仪休的智慧:拒绝礼物的道理(2篇)

更新时间:2025-01-22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围绕《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课文,探索公仪休的高尚品德与处事原则,强调诚信与节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
第1篇:公仪休的智慧:拒绝礼物的道理
拓展

标题:理解公仪休的清白与坚定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汇,辨别多音字,理解词义。

3. 介绍独幕剧的形式特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剧本。

4. 通过自我反思,理解公仪休的言论深意与品格,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独幕剧的结构与阅读技巧,明确公仪休的品格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公仪休的内心世界,体悟他所体现的清白与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阅读课文。

1. 通过题目与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与重点。

2. 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注意到本节课的独特特点。

3. 概括独幕剧的基本特征及朗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4. 检查课文的准确发音与流畅朗读。

5. 全文通读,思考公仪休拒绝鲤鱼的原因。

二、小组讨论与分析。

1. 圆桌讨论,根据主题提出各种相关问题。

2. 汇总问题,寻找答案:(1)公仪休对鱼有什么特别情感?(2)他拒绝鲤鱼的原因是什么?(3)公仪休具体是如何表达拒绝的?

三、深入理解,感悟公仪休的品德。

1. 针对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关键词,结合朗读与反思,体会公仪休的情感与为人。

2. 通过展示公仪休的一段话,逐句引导学生解析。

A. 可用以下结构帮助理解:

(1)()我很喜欢鱼,()但不可以接受。

(2)()假如我收下鱼,()就得依赖别人。

(3)()依赖别人就可能(违反法纪)。

(4)()那样的话,我就失去了享用鱼的自由。

B. 提问:公仪休的拒绝是否仅仅为了“有鱼可吃”?

1. 指导朗读时,依照提示词和上下文感受人物情绪,以不同语气和动作演绎出故事的深意。

2.叙述个人阅读体验,分享感受。

四、角色朗读与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人物的声调与态度

2. 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角色表演练习。

3. 选择学生上台表演,进行小组反馈与改进。

五、反思与迁移应用。

1. 思考:在公仪休拒绝礼物的事件中,子明学到了什么?他会如何选择?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叙述来表达。

2. 自主反思与实践练习。

3. 交流与总结:在表演或朗读中,把握角色特点与情境氛围,传递出故事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

第2篇:公仪休的智慧:拒绝礼物的道理
拓展

标题:探索清风雅韵:理解《公仪休拒收馈赠》的深意

内容: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剧本《公仪休拒收馈赠》,通过独特的戏剧形式来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希望能通过理解剧本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汇,特别是与清正廉洁相关的词语。

2. 通过角色朗读,增强对剧中人物情感的共鸣,感受戏剧的表现力。

3. 初步掌握独幕剧的结构特点,学会准确把握剧本的内容与形式。

4. 深入理解公仪休的言行背后的意义,领悟其作为清廉官员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把握独幕剧的特点和角色之间的互动,理解剧中的对话及其反映的深层次情感。

- 难点:更深层次理解公仪休提出的拒礼原则及其体现的道义。

三、教具准备与学生预习

1. 精美的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 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独幕剧的基本特征,并回顾与戏剧有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剧本初读与理解

- 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齐读课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介绍独幕剧的背景知识。

- 自由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

- 初步讨论:

- 讨论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角色。

- 分析剧本的结构,了解如何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第二课时:角色解析与深意探讨

- 重温课文:针对剧中公仪休的言辞,细致讨论他为何拒绝接受馈赠。

- 深入分析:解析剧情的每个部分,鼓励学生思考公仪休的拒礼行为背后所体现的清正廉洁的精神。

- 情感共鸣: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表演来感受剧情带来的冲击,以及公仪休的内心情感转变。

第三课时:角色表演与感悟提升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展开角色扮演,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聪明与清白。

- 情感交流: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对角色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 总结回顾: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回顾公仪休的事迹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启示。

五、课后延伸

- 通过填写理解性问卷,激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面对类似的情境时该如何做出清白的选择。

- 建议学生与家长讨论剧本中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见解,以此增进家庭间的道德教育。

整体而言,《公仪休拒收馈赠》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对如何坚守原则、清正廉洁的一次深刻教育。通过学习与体验,激励学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会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具责任感与道德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