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描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如何描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篇)

更新时间:2025-01-2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课件内容,深度解析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寓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能力。
第1篇:如何描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拓展

标题:重温记忆的绿意——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谈教育的真谛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的细致分析,体会叶圣陶在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和真实情感,继而领悟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2. 借助课文中爬山虎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内心波动与自然之间的遥相呼应,初步掌握通过景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 探索作者的成长轨迹,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深入分析重要句子和课题的深邃寓意,感受文本中的感激与怀念情感。

4. 补充课外阅读,增强对借景抒情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多元视角的阅读习惯。

教学理念:

阅读不应仅是表面的文字理解,更应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互动中,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支持,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促进语言能力和情感智力的双向成长。

教学过程:

一、初步品读,奠定基础

1. 学生们,四十多年前,作家叶圣陶在《爬山虎的脚》中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图景,请回想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深刻,分享一下。

2.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所传达的主题和内容。

3. 交流各自的初步感受,梳理文中叙述的人物、事件与情感。

二、层层深入,解读情感

1. 通过叶老对学生的关怀与指导,我们逐渐了解他的为人。

- 自主阅读,分析文中句子,分享感受。出示句子进行讨论:

- “虽然未曾见过叶老,但他的批改让我感受到……他的关心让我……”(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节,提取出“认真、和平、质朴”等关键词汇)。

2. 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思考初中生时期的成长经历与感悟,感受作家对于写作与学习的深刻理解。

3. 诗意化的解读方式:

- 通过文本中的“春风拂面”进行联想:这样的修改给你一种怎样的温暖?春天的解冻又让你想起什么呢?

- 指导情感朗读,强化朗读中的感情共鸣。

4. 文本细读,写法分析:

- 寻找对爬山虎描写的句子,探讨这些句子的缺失对整篇文章的影响。

- 明确两次对爬山虎的描画背后隐藏的不同情绪,体会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三、升华情感,回望初心

1. 扩展阅读,体会生命中的“非凡”:

- 讨论叶老批改作文的影响,回望那个充满期待的15岁,思考生活中的每个阶段都承载着怎样的意义。

2. 深情回忆,课题反思:

- 结合文本的结尾,思考“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背后的情感。

四、推荐阅读,拓展视野

同学们,很多作家以感激与怀念为主题创作了动人的作品。诗人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描绘了对老师深切的怀念。如果你被这个情感打动,不妨课后去探索更多这样的好文,让感动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2篇:如何描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拓展

标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重读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认读文中的7个生字,如“推荐、阳光、抚摸、温暖、和平、细腻、宁静”等,并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用法。

2. 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深刻意境,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情感的流动。

3. 感受到叶老以真诚和朴实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作文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 提高流利朗读的能力,能够用真挚的感情表达文本的主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叶老的教导,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不仅是技巧的运用,更多的是心灵的表达与人格的体现。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章情境中的重要性,从中感悟人与自然的美好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叶圣陶及其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增进对作者生平及写作风格的了解。

2. 深入预习课文,并思考其摆放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学生吟读课题,引入讨论,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

2. 检查预习,鼓励学生简述对作者的初步见解。

二、整体阅读,感知文本

1.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生字和新词。

2. 交流疑问,鼓励学生用“?”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培养思考的习惯。

三、深入学习,掌握理解

1. 指名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

2. 带领学生进行填空练习,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与情感。

四、精读分析,突出重点

1. 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关注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讨论不同时间下的不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营造的美的场景背后,潜藏着怎样的人格特质。分小组合作,探讨具体事例,鼓励互相提问,共同解决疑难,增强学习的趣味。

五、总结提升,领悟内涵

掌握一个问题或解答后,可以在小组中添加“绿色叶片”,象征知识的丰盛。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互动探讨,赢取来自老师的奖励,激励学习的动力。

六、课后作业

1. 学生与伙伴分享写作和修改作文的体验,互相学习。

2. 反思课文后的感受,并将此记录下来,准备下次课与同桌交换意见,提升彼此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期待学生们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更能以一种崭新的眼光审视他们的生活与写作,感受到人与自然间那份永恒而深刻的和谐。

第3篇:如何描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拓展

四年级语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相关词汇,如“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等。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深入理解文中富有内涵的句子,积极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 探索课文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理解其深意。

5. 学习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感悟人品和文品的重要性,体会写作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通过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与作品,将其对作者的影响展现出来,激励学生先做人后写作的理念。

2. 体会文中“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深意,理解情感与景物的结合。

教学难点:

探讨课文的题目与内容之间的联系,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巩固

- 进行听写练习,巩固词汇的认读与书写。

二、内容回顾与理解

- 回忆上节课内容:

1. 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人物与事件?

2. 叶老对“我”修改作文的经历给了“我”怎样的感受?

3. 叶老的邀请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 学习第二部分: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我”在叶老家做客时的感受。

2. 通过图画和文字,感受叶老的平易近人和和蔼可亲。

3. 讨论第9自然段中“我们交谈的融洽”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叶老亲切的态度和简朴的期待。

4. 探讨第10自然段:“楷模”的意义,理解叶老的人品和作品的严谨。

- 分析爬山虎的描写:

1. 着重分析对爬山虎的多重描写,感受它在不同光影下所展现出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朗读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分享彼此的体会和感受。

- 总结叶老的影响:

1. 思考叶老的谈话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明确作家与作品的关系。

2. 填空练习:作家就是________;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

三、整合与讨论

-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表面内容,更能深入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