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学前班数学测量教学资源分享

学前班数学测量教学资源分享(2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旨在为学前班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数学测量教学,帮助他们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等基本概念,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第1篇:学前班数学测量教学资源分享
拓展

标题:轻重测量课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 掌握使用天平对物体重量进行测量的方法。

2. 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及其与对象特性的多样性。

3. 体会物体的体积和重量不必然成正比的概念。

二、核心挑战

1. 清楚阐释轻重的相对性。

2. 确认物体大小与重量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正比例关联。

三、活动资源与环境布置

1. 资源:不同重量的物品如玩具、橡胶球、沙子等,以及一台天平。

2. 环境布置:在活动区设置测量区域,并展示各种待测物品和天平,方便儿童进行互动。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设计针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以及物体大小与重量关系的两个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唤起思考,让孩子们意识到在某一类看似重的物品中可能会隐藏轻的东西,而在看似轻的物体中也可能会发现重的物体。此外,设置排序和比较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理解轻重的相对多变性。

针对物体大小与重量的关系,通过趣味游戏使幼儿在努力预测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之前固有的观念,如“重的一定大,轻的一定小”。这样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形成新的认知。

五、活动流程

1. 物品分类 ➔ 讨论交流 ➔ 实践测量 ➔ 趣味游戏 ➔ 排序记录

- 首先,通过分类活动,让孩子们积累对物体轻重的初步理解。

(1)在活动区提供天平和一系列物品,物品放在不同的盒子中。

(2)要求幼儿将盒子里的物品根据轻重特点进行分类,并标记为“重”和“轻”。

2. 讨论并确定测量轻重的策略。

(1)展示两件物品,提问幼儿如何判断它们的轻重关系。

(2)借助轻重相近的物品,探讨用手掂量或天平的测量优缺点。

3.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感受轻重的相对性。

(1)让幼儿选择两件物品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并将它们放入相应的分类盒。

(2)讨论分配到“重”或者“轻”盒中的物品,以及为何判断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

4. 通过游戏探索物体的大小与重量偏差。

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幼儿根据直觉猜测哪个更重,再通过天平验证结果。例如,用一个大盒子装棉花,但小盒子装铁块,以此引导他们思考。

5. 进行排序活动以深化对轻重相对性的理解。

让孩子们在活动区内选择三个以上的物品,自行进行轻重排序,并记录下他们的排序结果和观察。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不仅能提升数学测量的技能,也能加深对物体特性的探索和思考。

第2篇:学前班数学测量教学资源分享
拓展

学前班数学探索:测量与合作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自然测量,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帮助幼儿认识到量具的长短直接影响测量的次数,理解“长工具少量,短工具多量”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互助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在活动室铺设一张模拟地图,展示不同城市与目标地点之间的距离关系。

2. 准备多种测量工具,如尺子、积木、毛巾、细绳、纸张等。

3. 记录测量结果的纸张和写字工具。

三、活动流程:

导入环节→学习测量概念→幼儿实践操作→分享与讨论测量结果。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组织一个有趣的互动游戏,比如“城市快跑”,让幼儿熟悉各个城市名称,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学习测量概念:

(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共同测量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并引导讨论正确的测量步骤:量具要始终与起点对齐,并在测量的终点做记号,以便进行下一次测量。

(2)教师与幼儿一起模拟测量,记录所需的测量次数,并引导在小组内分享结果。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与测量路径,教师进行观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 体验工具长短与结果的关系:

(1)教师提问:“如果我用不同长度的量具测同一段距离,结果会有差异吗?”

(2)选择两名幼儿,你使用长尺子,你使用短尺子,让他们分别测量,并记录得到的次数,让全班一起比较。

(3)引导幼儿发现,使用长工具所需测量的次数较少,而使用短工具则需多次测量,从而让他们理解长度对测量的影响。

4.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环节中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不同的测量活动,比较测量结果,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的发展。同时,鼓励小组内讨论他们的发现和感受,增强合作学习的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