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幼儿园大班时间认知活动分享
活动目标:
1.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2. 通过联想和回忆帮助幼儿理解时间这一抽象概念。
3. 引导幼儿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新的联想与理解。
4. 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意识到时间如流水般不再回头。
5. 培养幼儿将良好的时间观念传递给周围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宽敞的活动场地、纸和笔。
活动记录: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围绕“时间”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 “我觉得钟表是时间的代表,它有长长的和短短的指针,像是在告诉我们去哪里了。”
2. “电子表和我们的手表都会在上面显示时间的数字,我认为这就是时间的表现。”
3. “一个小时、半小时,这些都是我们能感知的时间。”
4. “记得在看神州五号发射的时候,那里有个叔叔在倒数:5、4、3、2、1,瞬间就飞天了!”
5. “家里的烤箱也会显示时间,让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吃美味的食物。”
6. “有一次,我们全家七点半去看影片,直到快十点时才走,说时间真是飞逝。”
7. “我翻书的时候,感觉时间也在静静流动。”
8. “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分都是时间的见证。”
9. “电视里的节目还会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
10. “白天我们忙碌,晚上睡觉,早晨再醒来,哇,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11. “我去理发店剪短了头发,时间居然也跟着改变了我的样貌。”
12.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星期六、星期天转眼而至。”
13. “无论是跑步、吃饭,还是坐飞机和火车,都是时间在不断流逝。”
教育反思:
我们进行了三轮不同主题的小组讨论,结果让人惊讶。第一组的孩子们认为钟表、时针和秒针是时间的直接象征,有个别幼儿甚至提到了倒计时的概念;第二组则认为时间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密切相关;第三组的讨论集中在时间不会回头这一特性,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这些不同的观点以及个别幼儿能通过联想举例说明时间的特性,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超出了大人的想象。
每组讨论内容有相似之处,表明幼儿的思维方式受到同伴的影响,同时他们也从彼此的讨论中找到了理解时间的线索,这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间的互动,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时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标题: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关爱与认知
内容:
活动目的
1. 帮助幼儿认识青蛙及其生活习性。
2. 引导幼儿了解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它们的成长过程。
3. 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意识,增强他们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4. 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
5. 让幼儿在互动中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深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和生态价值,难点在于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活动准备
在一个下雨的早晨,老师特意在教室角落放置一个小青蛙(可能是孩子们发现的)以及青蛙各个生长阶段的图片,包括卵、蝌蚪和成蛙的图示。
活动过程
一、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安静坐在小椅子上,欢快地唱着儿歌,等待老师开始上课。
1. 一名孩子兴奋地惊呼:“老师,墙角有只青蛙!”
2. 老师走到青蛙面前,夸张地惊讶:“哇,真有一只青蛙!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的反应各异,有的提议带回家饲养,有的想把它赶走,还有的表示应该让它自由。
3. 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只青蛙,提问:“你们觉得它现在的心情如何?”孩子们纷纷回答:“它可能想妈妈了!”“它害怕我们!”“它在请求我们不要伤害它!”
二、在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利用青蛙捕食害虫的图片,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强调它们在农业中的价值,展示它们为何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三、老师陆续展示不同种类的青蛙图片,帮助孩子们认识多样的青蛙,引发他们的兴趣。
四、接着,老师进行一段关于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们理解每一种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五、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提问:“我们现在该如何处理这只青蛙呢?”孩子们齐声呼喊:“把它送回田野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蛙被安全移送至外面的草地。
六、活动延伸
1. 猜谜游戏:例如“身穿绿衣,田中捉虫;冬眠静止,夏日勤工。”
2. 鼓励孩子们将谜语分享给父母,向他们传递爱护生物、保护自然的理念。
教学反思
经过这堂课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让孩子们与他们熟悉的生物亲密接触,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青蛙是孩子们身边常见的动物,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其次,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在不自觉中对小生命表现出冷漠,甚至有暴力倾向。如果我们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自然能够塑造出更加有责任感的人。
再者,善良和责任感是紧密相连的特质。帮助孩子们从小形成对生命和自然的珍惜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最后,在教学工具上,尽管使用图片便于展示,但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比,动态的幻灯片或动画可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感,下次课程可进行改进。
标题: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探索
内容:
为了增强幼儿的社会意识以及个人情感发展,主题教学的设计应围绕多个目标展开,激励孩子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学会感恩和尊重。以下是几个核心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关怀精神: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并主动表达对家人、朋友及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形成一种温暖的社交态度。
2. 建立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孩子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理解团结的力量。
3. 理解生命的珍贵:通过分享成长故事和生活中的点滴,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以及成长过程中来自家人和他人无私的关爱。
4. 激发个性发展:鼓励幼儿展现他们独特的一面,培养他们勇敢、乐观的个性。
5. 鼓励探索精神: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励孩子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环境创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环境的创设与活动设计至关重要:
1. 成长记忆墙:利用大纸张和幼儿的照片,让孩子们制作个人成长图,展示他们的变化与历程,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2. 心灵手巧小工坊:在活动区设置手工区,准备各种纸张、剪刀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制作贺卡,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3. 关爱小礼物: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小玩具或手工艺品,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培养爱心与分享的精神。
4. 日历知识区:通过美观的日历展示,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比如生日和节日。
5. 食品安全教育:通过食品的保质期课堂,教导儿童识别食品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对饮食安全的关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首先通过欣赏孩子们自己成长的照片,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观察同伴时显得格外细心,因为他们都对彼此的变化充满好奇。这种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专注与积极性,主动运用自己的特长参与活动。
然而,在课程反思中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选择孩子们的照片时,部分照片的选择并没有真实反映孩子们的实际变化,导致个别孩子在识别同伴时出现困难,这需要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加强对素材的审核和选择。
通过这样的主题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情感认知,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标题:秋天的水果之旅:幼儿认知与体验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秋天作为丰收季节的重要性,特别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水果资源。
2、通过观察、触摸、嗅闻和品尝,多方位认识常见水果的特性,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3、让孩子们认识水果的营养价值,激发他们对水果的喜爱,感受秋季水果节的欢快氛围。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勇于分享个人见解。
5、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享受知识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加强对常见水果特征的感知以及用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
难点:用完整、流畅的语言组织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将全班幼儿分为五个小组;准备五篮实物水果(各装有苹果、梨、香蕉和菠萝);切好的水果可分装在五个大盘中;制作一个水果树模型;每个孩子发一本小图画本和一盒彩色笔;准备课本《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复习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唤起孩子们的兴趣。
2、分享和回忆有关本地水果节的经历,介绍本地丰富的水果资源。
3、翻开《丰收的季节》第22-23页,介绍广西水果的地理背景和丰收节庆的相关知识。
二、核心活动
1、认知活动
老师将五篮水果放在小组中,鼓励幼儿用手、眼和鼻子感知水果的特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尤其要引导他们使用多样的词汇(例如重叠词)。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积极反馈,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2、品尝活动
幼儿共同享用水果,描述他们的味觉体验,同时互相分享以前尝过的水果以及他们的喜好理由。
3、引导幼儿用“我喜欢吃……,因为……”来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复杂的句型,其他幼儿可以通过重复来参与。
三、延伸活动:
五彩水果树
发放图画本和彩色笔,鼓励幼儿绘制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将画作撕成条状,贴在预先制作的小果树模型上,形成装饰性水果树。
四、活动总结:
引导幼儿意识到水果的丰富营养,鼓励他们养成多吃水果的好习惯,以便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环节设置紧凑而有序。在认知、品尝和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水果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水果的知识储备。然而,也发现少部分幼儿在表达时并没有使用完整的句子,表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此外,活动中个别环节的时间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免导致后续环节匆忙完成。今后,我将更加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提升课堂的掌控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