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新方案
活动理念:
本次活动以“欢庆校园生活”为主题,旨在通过音乐和肢体表现,让孩子们感受到上学的快乐与期待。活动在原有的教育内容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不仅关注歌词的理解,还注重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意思维。
活动目标:
1. 感知与表达: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并表达上学的快乐情绪。
2. 团队合作: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团体协作意识。
3. 创造力发展: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
- 相关乐器(如小鼓、沙锤等)
- 录音设备和流行的校园歌曲
- 彩纸、绘画工具(供孩子们进行创作)
活动流程:
1. 引入话题:
-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你们期待上学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上学的期待和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聆听音乐:
- 播放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问:“你们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 歌词认知:
- 教师将歌曲歌词展示出来,带领幼儿一起读,并用简笔画展示歌词中的意象(如书包、老师、同学等)。通过画面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4. 创意表演:
- 第一轮:教师请幼儿用手拍打、跺脚或其他身体动作,为音乐伴奏,体验节拍的变化。
- 第二轮: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排练,结合身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创作独特的伴奏。
5. 完整展示:
-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表演歌曲,伴随各自设计的动作和乐器,展现他们的创意和对歌曲的理解。教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展示个性。
6. 反馈与分享:
-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互相分享他们的感受:“今天的表演让你们感觉怎样?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通过分享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
总结:
此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了音乐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期待与热爱。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希望未来的活动中继续保持这种创造性的表达,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体验。
标题:创造性的森林之旅——幼儿艺术活动课程
活动目标:
1. 学会运用折叠、揉捏、撕扯、搓捏等手法制作树木模型,鼓励幼儿通过创造性思维展示出各种独特的树形态。
2. 学习与伙伴们合作,在一张长纸上共同创作树林,提高对于空间布局和排列重叠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3. 通过欣赏和实践不同树木的形态,增强对树木多样性的感知,同时培养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课件:丰富多彩的树木以及树林的照片。
2. 报纸、卡纸、胶水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1. 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形状以及树林的排列。老师可以这样引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探访一个美丽的森林,你们准备好了吗?”
2. 播放PPT,展示各种树木与树林的美景。逐一展示,并在总图上停留。
3. 询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哪些树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鼓励他们描述树的各种形状,比如树冠与树干的不同。
4. 引导幼儿比较树木的差异:“这些树有什么不同呢?”总结让孩子们认识到树的多样性,包括高矮、粗细、形状等。
二、身体语言表现
1. 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树木与树林的特征。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树,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试试表现!”
2. 让幼儿逐个展示,并对每种树的特点进行点评,鼓励其他孩子加入:“大家一起变成树林吧!数到三,成为树木,一起感受这个美妙的森林!”
三、动手创作报纸树林
1. 让幼儿观看老师如何用报纸制作树木,帮助他们理解如何通过揉捏、卷曲等方式表现树干与树枝的形状。
2. 交代创作要求:“接下来,大家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合作,使用黑色卡纸一起创造你的树林。记得要好好商量哦!”
3. 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四、展示与分享
1. 邀请幼儿将他们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感受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哇,多么美丽的森林呀!大家最喜欢哪片树林?”
2. 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欣赏,让每个小朋友在评价中感受到树的形态与布局之美,增进彼此的欣赏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还能在合作中加深对树木多样性的理解,培养团队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