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2-04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湘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课程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课件,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第1篇:如何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奇幻的小人国:美术创作的新视角

在这节美术课中,学生们将带着好奇心,进入一个充满幻想的小人国,通过创作和游戏体验不同的视觉感受。我们不仅仅是画小人国的场景,更是在探索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学习如何通过视觉比例的变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体的尺寸变化如何影响视觉效果,进而改变画面的表现。

2. 共同探讨小人国的奇妙故事,并进行相关场景创作。

3. 享受创作过程中的欢乐,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比例和位置,生动地表达小人国的场景。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大小对比,创造出小人国的真实感。

教学步骤:

一、影片导入激发想象

1. 首先,我们将观看一段精彩的短片,讲述一个小男孩变小后与蚂蚁们一起冒险的故事。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小人国”充满期待。

2. 询问学生:“如果你也可以变小,想去哪里探险呢?”以此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

二、实践创作与经验总结

1. 学生们分组,每组获得一幅描绘不同场景的大画布,包括公园、餐厅和超市等场景。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通过添画的方式融入到这些画中。

- 学生们在添画时要思考他们的角色在做什么,表情和动作应如何表达,并确保与周围环境成比例。

2. 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请每组代表讲解创作背后的想法及创意,班级达到共同欣赏的效果。

- 针对添画的艺术表现,教师会在适当时机给予引导与建议。

3. 对少部分存在问题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们识别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三、创意激荡,拓宽视野

1. 鼓励每位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思考如果自己在小人国,会选择进行怎样的冒险活动。

- 为激发更多创意,老师提供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参考,例如在电脑维修工作的微型工人,或者骑着昆虫玩耍的孩子们。

2. 学生们在完成各自的创作后,教师进行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

四、作品展示与互动评价

1. 所有学生的作品将汇聚到一幅名为“小人国历险记”的大型展示画布上。

2. 学生们在自由欣赏彼此作品时,鼓励他们讲述创作的灵感和经验,不仅限于自我介绍,也欢迎互相的点评与欣赏。

3. 最后,教师总结,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大小对比、角色生动性及情境表现的重要性。

五、创作延伸与家庭活动

1. 展示一幅名为《巨人脚下的城堡》的作品,以此激励学生进行家庭创作。鼓励他们在家中绘制自己的“巨人国历险记”,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并与家人分享创作的乐趣。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不仅在创作中体验乐趣,还在想象的世界中开拓了思维,学习了更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

第2篇:如何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拓展

新标题:探索绘画的无限可能:从小到大的艺术之旅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拓宽艺术表现的方式。

2. 创作一幅趣味盎然的画作,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在愉快的艺术创作中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从简单的图画逐步发展到丰富的大画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使画作中的各个元素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增强画面的整体性。

教学程序:

一、感知与启发

1. 展示一幅名画,询问学生画中包含了哪些元素。

2. 提问:这幅画如果要扩展成一幅大画,应该怎么做?通过引入一首轻松的儿歌:“结合想法,创意无限,小画变大不是难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播放音乐,并展示小图画扩展成大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变化。

4.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由小变大的艺术创作”。

二、激发创造力

1. 出示一幅小画,让学生思考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可以添加哪些新元素。

2. 教师在小画旁边进行示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其他的绘图建议。

3. 邀请几位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教师进行反馈和鼓励。

4. 小结:要勇于创新,场景可以不断丰富。

三、观察与讨论

1. 和学生一起进行“找谜团”的活动,移除大画中的部分小画片,让学生复原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2. 尝试找出画中有哪些部分可以视为“从小变大”。

3. 小结:提倡合理联想,不断扩展绘画的内容与层次。

四、总结绘画方法

1. 介绍两种基础的绘画方式:在单张纸上进行涂画和组合多张纸片进行创作。

2. 提示学生绘制步骤,从某一元素入手,逐步增添细节。

五、独立创作

1. 学生可以选择自带的小纸张或纸盒的反面进行各自的创作。

2. 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创作,鼓励合作与交流。

3. 教师进行巡视,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六、分享与评价

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介绍他们的创意过程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感受。

2. 进行同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 总结并结束课程,期待下一次的创作之旅。

本堂课不仅让学生体验了绘画的乐趣,更通过艺术的表达增强了对环境的关注。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创作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第3篇:如何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拓展

标题:创造与联想:一年级美术课的奇妙旅程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

2. 通过叠加创作练习,增强孩子们的记忆与联想能力。

3. 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从简单形象拓展到复杂作品,提升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 建立已绘形象与新的画面元素之间的联系,使作品更具层次感。

教学流程:

一、通过故事引入主题

1. 讲述一则趣味故事,描述一个“小画家”的奇妙冒险。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里,小画家看到了哪些画呢?”

2. 通过故事中的关键句来引导孩子们露出笑容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创作的兴趣。

二、师生共同探索创作方法

1. 提问:“小画家首先画了什么?接着又画了哪些东西?”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是如何想到把简单的图案组合成一幅生动的作品。

3. 通过“画中找朋友”的游戏,启发孩子们思考不同图形之间如何产生联系。

三、创造情境促进联想

1. 展示一幅关于昆虫的画作,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联想和灵感。

2. 询问学生:“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想画些什么呢?”并鼓励他们尝试表达想法。

3. 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范画,增强情境感。

四、激发创意思维明确要求

1. 出示不同风格的学生作品,讨论每幅作品传达的情感。

2. 布置作业:孩子们需先画出一个简单的角色或物品,然后以其为基础,层层扩展,创作自己的“奇幻画卷”。

五、学生创作与体验

1. 给予学生创作时间,教师针对个别同学提供辅导与建议。

2. 完成作品后,组织一次小型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创作过程。

六、作品展评及延伸学习

1. 共同欣赏画展的作品,鼓励学生讨论每幅作品的独特故事。

2. 进行“画中画”的探索活动,激励学生发现创作中的意外惊喜与乐趣。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孩子们不仅能在创作中感受到欢乐,还能增强对自然与艺术的理解与热爱,从而在观察与想象中不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