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幼儿园小班自我认知与绘画活动设计
文章内容:
【活动目标】
1. 通过细致观察,能够描绘出自己的面部特征和着装风格。
2. 促进自我认知的提升,了解个人与他人的独特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通过观察与比较,认识到五官的形状及其多样性,并将这份观察转化为绘画作品。难点在于幼儿需要在观察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并能够自信地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通常对自身认知还很有限,因此我计划通过使用小镜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会观察自己的容貌特征,还能够与同伴进行互动,通过比较来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会进行绘画,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他们对自身形象的认知。这样的过程也加入了猜谜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流程】
1. 小组讨论,观察自身及他人的外貌特色。
2. 分享自我与同伴在兴趣和喜好方面的不同点。
3. 利用镜子进行自我观察,识别五官特征。
4. 幼儿进行绘画,老师进行指导与鼓励。
5. 展示作品,共同猜测画中人物。
【活动准备】
1. 水彩笔及白纸,每位幼儿各一份。
2. 一个小镜子分给每位幼儿。
【具体活动实施】
一、引导幼儿比较自己的外貌与同伴的不同。
推荐教师提出问题:每位小朋友先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看看这个名字是否与别的小朋友相同?接下来,邀请他们找朋友,相互比较,找出彼此的不同之处。
二、讨论兴趣与爱好的差异。
教师引导:除了外表不同,我们在兴趣和爱好上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进行互动讨论。
三、利用镜子进行观察。
教师说: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小镜子,大家一起仔细观察自己,看看我们的脸上有哪些特征?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幼儿动手作画。
教师引导:在画画的过程中,请尽量细致,把五官绘制得更明显些,这样才能展现出你最真实的自我哦!在老师巡回指导下,积极给每位幼儿提建议,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五、展示作品,猜测画面上谁的自画像。
选取几幅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并请小朋友们尝试猜测画中的人是谁,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助力他们在探索自我与他人差异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与发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不同形状的工具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与小伙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3. 促进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多样的工具探索和创造,掌握不同形状带来的美感变化,享受自由创作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各种形状的画具(如海绵、棉球、刷子等),每组幼儿一份。
2. 各色水彩颜料若干,准备足够的画纸。
3. 活动配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轻松的自我介绍,与幼儿拉近距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二、播放轻音乐,邀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对颜色的认识和喜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今天我们来当小小艺术家”为主题,向幼儿展示多种绘画工具和颜料,通过实际示范,讲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用海绵拍打出不同的纹理和效果。
四、鼓励幼儿分组进行创作,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和颜色,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同时,教师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建议。
五、创作完成后,请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分享创作的想法和灵感,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延伸
在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小伙伴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更大的画作,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最后,来一场小型的“艺术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家长也可以来参观,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