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创意石头绘画之旅
活动目标
1. 通过使用蛋壳进行滚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鼓励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为每位孩子准备一个纸箱、一些圆滑的蛋壳和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首先展示几种不同的蛋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些蛋壳的特点。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到这些形状独特的蛋壳,你们觉得它们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想法。
二、展开
1. 观察蛋壳的运动
(1)教师把蛋壳放在一个较大的空纸箱中,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轻摇纸箱,让蛋壳在箱内自由滚动。
提问:“大家看看,这些蛋壳在做什么呢?”鼓励孩子们描述蛋壳在音乐节奏中如何移动。
(2)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蛋壳不仅会滚动,它们还可以用来创造艺术哦!你们想知道如何做吗?”
2. 教师示范滚画技术
教师将纸平铺在纸箱底部,展示如何将蛋壳沾上颜料后放入箱中,再轻轻摇动纸箱,让蛋壳滚动,留下美丽的痕迹。说明:“每种颜色都可以为我们的画作增添不同的层次与美感!”
3. 幼儿创作
鼓励每个孩子使用准备好的蛋壳和颜料尝试滚画。在此过程中提醒他们:每个蛋壳只沾一种颜色,换色时要先清洁手指,以保持画面的整洁。同时也要注意,摇动纸箱的幅度,确保蛋壳能自由滚动而又不掉出纸箱。
三、活动总结
1. 让每位小朋友展示他们的作品,相互欣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感觉。
2. 教师总结活动,并引导孩子们探索除了蛋壳,还有哪些日常物品可以用来进行类似的创作,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如何开展大班美术课程
活动目标:
1. 激发孩子们对于纸艺活动的热爱,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的折纸技巧。
2. 鼓励幼儿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与同伴沟通交流的自信心。
3. 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培养孩子们积极探索、乐于学习的态度。
活动准备:
- 多种水果的图片。
- 四种不同色彩的“小饼干”材料。
- 手工纸以及其他装饰材料。
- 浆糊和剪刀等工具。
活动流程:
1. 热身游戏:
- 通过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夹心饼干”的概念,为后续折纸活动打下基础。
2. 引导兴趣:
- 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夹心饼干”,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这个饼干有哪些口味吗?”或者“你想要做几层的夹心饼干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展示折纸步骤:
- 逐步展示折纸的步骤图,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引导他们思考折纸的逻辑。
4. 动手实践:
- 幼儿们根据步骤开始制作自己的“夹心饼干”,在实践中感受折纸的乐趣。
5. 分享与展示:
- 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制作的“夹心饼干”,互相交流制作心得与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延伸活动:
- 在完成“夹心饼干”后,鼓励孩子们再制作一种“大嘴动物”,扩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反思:
在此次折纸活动中,孩子们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感。虽然有些孩子在折纸技巧上略显不足,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最终能独立完成作品。此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之后的延伸活动“大嘴动物”也得到了热烈反响,孩子们在持续的实践中,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标题:大班美术课的创意探索
内容: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意识,能够自主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创作。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个人风格,体验色彩运用的乐趣。
3. 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表达力,通过讨论感受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能基本识别常见色彩,理解颜色名称及其特性。
2. 准备一些5cm见方的白卡纸,彩色水彩笔,以及一张大图画纸和胶水。
3. 提供一些色彩主题的图书或卡片作为参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幼儿在班级环境中观察,并选择一种最吸引他们的色彩,进行绘制。可以是墙上的装饰、窗外的植物等。
2. 幼儿将自己涂抹好的卡纸进行自由拼贴,形成一幅有趣的色彩组合作品,教师协助整理合并。
3.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所选颜色的名称,以及在生活中见到的地方和原因。教师应积极倾听并尊重每位幼儿的表达。
4. 让幼儿观察整幅拼贴作品,讨论他们的感受及联想,尝试描述画面带来的情绪或想法。
5. 引导幼儿为这幅充满色彩的作品起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可以是他们的感受或联想到的事物。
6. 将完成的作品进行装裱,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展区。
四、活动延伸:
1. 参观其他师生创作的色彩构图,增强幼儿的艺术视野。
2. 组织主题性的色彩创作活动,例如“自然的色彩”或“梦幻的色彩”,并鼓励幼儿尝试混合、叠加颜色进行创作。
3. 运用废旧画报进行拼贴创作,引导幼儿尝试没有具体主题的颜色组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题:通过绘画探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思路:
小朋友通常对故事充满兴奋,特别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常常能引发他们的浓厚兴趣。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小蝌蚪的寻找之旅,还揭示了青蛙从卵到成虫的奇妙过程。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转变,同时学习到如何通过图画表达故事的不同情节和顺序。此外,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也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 深入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事件的发展。
2. 学会从视觉的角度区分不同情节,并能够将其绘制出来,创造连环画作品。
3.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活动准备:
1. 准备32K白纸,数量应为幼儿人数的七倍。
2. 提前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 准备水彩笔、图书、动物插图和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顾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 播放音频,带领孩子们再次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提出问题:小蝌蚪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动物?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总结:小蝌蚪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鹅妈妈,最终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连环画的制作方法。
1. 教师询问孩子们,连环画是什么?(连环画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画面讲述一个完整故事,并按顺序装订而成的书籍。)
2. 提出连环画的制作步骤:
① 每个故事情节用一张纸表现,情节越多,纸张就越多。
② 将完成的绘画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加上页码。
③ 设计封面,写上故事名称《小蝌蚪找妈妈》,以便他人一眼就能了解故事内容。
④ 进行装订。
三、欣赏图画书,并讨论绘画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如此丰富的故事呈现为画面,并讨论小组合作时的分工,例如每组分担几张画,哪些情节需要重点体现。
四、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将巡视各组,给予及时的反馈与帮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根据故事情节创作出完整的画面。
五、最后,组织幼儿相互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顺利地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分工,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作品的完成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美术活动大班策划:趣味帽子的创意装饰
活动目标:
1. 观察和感受各种帽子的独特设计与色彩,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进行装饰。
2. 让孩子们在装饰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类特色帽子的实物或图片展示。
2. 准备一个以帽子为主题的手偶,例如“叮当猫”戴着多款帽子。
3. 给每位孩子发放一张空白帽子图案。
4. 每桌提供颜料、画笔、彩纸、剪刀、小毛巾(湿的)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展示手偶
- 教师出示手偶,提出问题:
1. “小朋友们,看看这只手偶,它头上的帽子漂亮吗?”
2. “你希望给它换上一顶什么帽子呢?”
二、欣赏多样帽子,激发装饰兴趣
1. 展示收集到的各式帽子,让孩子们自由讨论:
- “你最喜欢哪一顶?为什么?”
- “这些帽子有什么特别的颜色和图案?”
-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帽子的形状、颜色、装饰,以此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2. 展示空白的帽子图案,提出问题:
- “这顶帽子单调吗?我们应该怎么装饰才好看呢?”
-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思考装饰方案。
三、创作与展示,正向反馈
1. 孩子们开始动手装饰帽子,教师在旁鼓励,提供适当指导:
-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组合来创造新感觉!”
- “试试用你手中的材料,让这顶帽子与众不同!”
2. 完成后,每位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积极评价:
- “你这顶帽子的颜色搭配很有趣!”
- “形状设计得很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 所有作品可以摆放在展示区,供其他孩子观赏,营造共享创意的氛围。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体验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观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继续发挥想象力,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