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5篇)

更新时间:2024-12-3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汇集了多种适合学前班的音乐课件,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第1篇: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拓展

幼儿音乐体验:感知与表演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通过动作表演表达情感,与乐曲氛围相协调。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识别并理解不同音乐段落的结构,尝试用多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 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表达能力的平台。

5. 深入体会旋律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活动准备:

- 准备一些民族服饰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幼儿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

- 配备音乐光碟,选择多样化的乐曲,以丰富课堂内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 播放音乐光碟,配合视觉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 幼儿可以分享他们对视频中表演的感受,讨论他们看到的服饰和动作。

- 在教师的鼓励下,小朋友们一同尝试模仿视频中的舞动,激发他们的参与感。

二、音乐欣赏

1. 先整体欣赏一段乐曲,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 例如:“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时,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乐曲分为几段?每一段之间有何不同?”

2. 针对乐曲的段落进行分段欣赏:

- 第一部分(A段):轻柔动人的旋律,慢速节奏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勾勒出舞者轻盈的步伐。

- 第二部分(B段):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画面转换为欢乐的庆典场景,鼓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夸张的舞动。

- 第三部分(A段):再次回归初段的柔美旋律,带给大家一种温暖的归属感。

3. 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鼓励他们用肢体表达不同部分的情绪。

三、自由表演

1. 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即兴表演,不必拘泥于固定动作,重在感受和表达。

2. 引导他们在表演中找到乐趣,强调互动与共同感受,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还能在互动中彼此交流,积累音乐体验与表现自我的勇气。

第2篇: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拓展

标题:幼儿音乐探索与表达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能够通过图片与乐曲内容进行联想和匹配。

2. 引导孩子们通过动作来表达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鼓励幼儿在表现过程中展现个人的创造性,树立自信心,敢于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

4.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表现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5. 熏陶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热爱,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

活动准备:

播放《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录音,同时准备相关的节奏图和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图谱展示,激发兴趣

(1)展示一张喇叭花的图,询问幼儿图画的内容。

(2)引导孩子们讨论花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状态,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音乐欣赏,感知结构

(1)播放第一遍音乐,询问音乐与图画的关系,幼儿是否感受到相似之处。

(2)在播放第二遍音乐时,邀请一位小朋友协助教师一起指向相关图案,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3)在播放第三遍音乐时,鼓励所有幼儿一起伸出食指跟随教师指图,增强互动性。

三、幼儿指挥,动作协调

鼓励幼儿们轮流担任“指挥”,其他小朋友根据音乐的不同部分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用跳跃表现花丛的生机,或用滑动的动作表现树枝的轻柔。

四、音乐与游戏相结合

(1)教师做家庭活动的角色,边擦桌子边播放音乐,让幼儿猜测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应的家庭工作。

(2)与幼儿一起“打扫卫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感受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中或幼儿园中,会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哪些活动,让他们描述并尝试展现。

(4)讨论音乐快慢时,他们相应的动作或活动,以此引导幼儿感知节奏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同时也在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第3篇: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拓展

标题:幼儿音乐表演活动的乐趣探索

活动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表演带来的快乐,体验与小伙伴一起合作的乐趣。

2. 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创造性地用姿态和表情进行表现。

3. 学习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并展现身体律动。

4.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和歌唱中感受到快乐。

5. 感知音乐所传达的多样情感。

活动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如播放器和耳机。

2. 活动开始前,听过关于“森林动物”的故事,并理解不同动物的动作。

3. 向幼儿展示相关画册,了解小动物们的开心、失落、生气等情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为森林动物创编个性化的动作。

(1)师幼共同回顾故事,并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动物的情感。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动物的开心、生气和失落的情绪。

(3)挑选幼儿的动作表演作为榜样,让大家相互学习。

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结合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动作创编和表演。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乐曲的节奏与情感。

1. 引导幼儿表现快乐的小动物,比如跳跃与欢笑。

2. 引导幼儿表现争食物的动物,例如躁动和生气。

3. 引导幼儿表现伤心的小动物,如垂头丧气的动作。

4. 幼儿在音乐中完整地表演动物们的各种情绪。

(2)教师通过提问鼓励幼儿探讨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方法。

(3)幼儿以小组形式展示不同的小动物进行合作寻找食物的情境。

三、在音乐的引导下,幼儿完整、协调地进行各种表演。

(1)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齐心协力表演整个故事。

(2)集体创编故事的结尾,并通过表演展示。

(3)教师通过“退出”的形式,鼓励幼儿自主练习,享受表演的过程。

四、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动物们会争吵,最终却带来不好的结果?在一起合作时应该如何才能和谐相处?

(帮助幼儿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活动延伸:

结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题,让幼儿学习与朋友建立友谊的简单方法,感受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与温暖。

第4篇: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拓展

标题: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创意探索

内容: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参与熟悉歌曲的演唱,感受歌曲《小溪》的活泼旋律和流畅节奏。

2.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游戏的规则与流程,在互动中促进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匹配的原则,体验与伙伴共同克服障碍、向大海奔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能熟练演唱相关歌曲,并具备用身体表现障碍及越过障碍的经验。

2. 将幼儿的椅子围成一个圆圈,营造互动空间。

3. 准备不同颜色的标记卡,红色、蓝色、黄色各一张,供孩子们使用。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复习导入:

1. 教师先唱一遍《小溪》,并带领幼儿模仿相关动作,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熟悉感。

(二)音乐游戏:《小溪》

1. 教师作为“小溪流”,演示游戏过程:在演奏前奏的时候做准备动作(例如,站在椅子旁等待),在唱到歌曲前两句时,围着椅子跑并在歌曲中跳跃两次。

2. 教师问幼儿:“在这一句中,谁被邀请了?大溪流如何做到邀请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游戏的规则—在唱到“流向河”和“流向江”时,教师通过动作邀请朋友加入。

3. 教师选择幼儿体验游戏,幼儿一起演唱并互动,增强亲密感和参与感。

(三)增加匹配规则的趣味性:

1.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标记卡,鼓励幼儿通过颜色来寻找朋友。引导幼儿思考:“红色的标记能与哪个颜色的朋友相配?”

2. 选择两名幼儿作为小溪流,其他幼儿持不同颜色的卡片,等待邀请,同时在歌曲的间奏部分进行舞动,增添活力。

(四)创作障碍动作,共同穿越: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身体表现不同的障碍,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2. 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为小溪流,一组为被邀请的伙伴,另一组则负责创建和模仿障碍。

3.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班共同合作,实施障碍动作。教师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并和他们分享每次游戏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整个活动,通过聊天让幼儿表达自己的乐趣与体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音乐和合作的热情。通过多次的游戏循环,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兴趣调整活动内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和学习的机会。

第5篇:如何制作学前班音乐教学课件
拓展

标题:创新与互动:幼儿音乐课中的创意活动

内容:

活动目的:

1. 帮助幼儿通过不同的演唱风格,更好地感受和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图。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歌词,同时设计独特的肢体动作,增强团体互动。

3.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集体合作与创造性的乐趣。

活动准备:鼓励中班幼儿通过表演来感知歌曲的情景,并培养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表达能力。

活动实施步骤:

1. 猜测谜面:

教师通过谜语引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小小身体圆鼓鼓,红红脸庞笑呵呵,天真烂漫到处跑,最爱吃的就是草。”鼓励幼儿猜测谜底,锻炼思维能力。

2. 欣赏表演:

(1)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小猪、小羊和兔子,以表现情节的方式进行歌曲1~3段的演唱,并组织其他幼儿聚精会神地欣赏,注意了解歌曲中的角色和故事发展。

(2)引导幼儿再度聆听表演,以感受歌曲的情感深度,尤其在对话部分强调角色间的情绪,比如要表现出明显的厌恶。

3. 学习演唱新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新歌的旋律,特别强调各段落间的情感变化,以及在乐曲间奏和尾声处的情绪转换。

4. 激发表情与情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1)在欢快的场景中,猪小弟的心情怎样?(愉悦)

(2)当猪小弟伤心回家时,他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失落)

(3)愉快时可以采取怎样的唱法?(活泼且跳跃)

(4)失落时又应如何表达?(缓慢且连贯)

5. 创作新歌词与动作:

(1)教师引导讨论:想象小猪洗干净后的状态,朋友们会如何欢迎他?鼓励幼儿分享想法,拓宽思维。

(2)引导幼儿创造第4段歌词,并与歌曲融为一体,培养他们的创意能力。

6. 分角色表演:

(1)再次组织幼儿欣赏完整的角色歌表演1~4段,鼓励他们注意观察演员在表现中的情感与肢体语言。

(2)允许幼儿自行分组(4人一组),选择角色进行表演。请他们在尾奏时展示独特而充满情感的肢体动作,提升合作与创造的乐趣。

通过以上的活动设计,旨在让幼儿在音乐中发现快乐,在表演中增进友谊,并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