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准备冀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课件

如何准备冀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课件(2篇)

更新时间:2025-01-3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为冀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资源,涵盖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第1篇:如何准备冀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古代文字与文化遗产

内容: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并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2. 提炼和概括青铜文明的核心特征,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觉资料,供应甲骨文和金文的演变,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青铜器的实物照片,使学生感受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

2. 通过甲骨文的实例学习其与汉字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文字发展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树立历史观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重大历史贡献。

2. 确认甲骨文与金文的根本含义和区别。

(二)教学难点

1. 探讨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2. 深入理解青铜文明的特征。

3.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4.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准备展示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方便展示相关素材。

5.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6.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以问题引入:我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如何开始的?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什么?

第一部分:甲骨文

通过播放《甲骨文》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 甲骨文的定义及其使用用途?

2. 甲骨文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3. 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可以到哪些方面?

(解释:甲骨文是为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最初用于占卜,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图片,介绍其历史遗留情况,并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

第二部分:青铜器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青铜器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青铜器的材料及制造工艺是什么?

2. 主要种类可分为哪些?

3. 相较于其他时代的器物,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展示著名的青铜器图片,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讨论“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概念的演变。

第三部分:金文

在讲解金文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 金文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2. 目前发现的最长金文是在哪里?

3. 金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什么?

教师展示金文的实例,通过比较金文和甲骨文,让学生明白其特点和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探讨与交流中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字及其背后的文化,进而提高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和热爱。

第2篇:如何准备冀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针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流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推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牛耕技术的广泛应用。

2.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其历史影响,初步引导学生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演变的梳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利用历史理论去分析改变,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商鞅变法作为改革的又一典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勇于应对变革的人将被历史铭记。

2. 鼓励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铁农具与牛耕技术的普遍应用。

2.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对历史的长远影响。

(二)教学难点

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教学媒体

1. 多媒体教具、投影设备和相关挂图。

2. 提供图片和地图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本次课程安排为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复习与导入

(板书)第9课:变革的洗礼

(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

首先要提的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在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而至战国时期,这一新型生产工具几乎被广泛接受,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铁器时代。

(板书)一、铁农具与牛耕

学生们一起阅读课本46页内容,讨论战国时期铁矿分布以及冶铁中心,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分布地图。这一变化代表着生产力的重大飞跃。例如,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因材料获取简单但不坚固,青铜器则稀缺且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铁器因其广泛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物理特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改革的潮流。

(板书)二、改革的浪潮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47页的相关内容,讨论魏国李悝变法与楚国吴起变法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深入了解这些变法如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板书)1.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特别要提商鞅的变法。

(板书)三、商鞅变法

教师分享商鞅的生平,并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帮助学生体会变法的重要性。之后要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关键点,如:

1. 私有土地出现

2. 以战功作为奖励

3. 大力推行县制

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改革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在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参与关于“变法是否值得”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各自的看法。

(课堂总结)

最终,我们探讨变法的成功与否并不单纯基于实施者的生死,而在于变法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即便商鞅遭受反对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其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这在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尤为重要。

总结来看,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里程碑,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强调了社会矛盾的转变,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9课:变革的洗礼

一、铁农具与牛耕

二、改革的浪潮

1.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三、商鞅变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