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幼儿园托班的数学课件

如何制作幼儿园托班的数学课件(2篇)

更新时间:2025-02-0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幼儿园托班数学课的课件内容,包括互动游戏、基础数学知识培养以及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1篇:如何制作幼儿园托班的数学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图形世界:幼儿园数学活动新体验

活动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图形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引导幼儿在分类时不受颜色和形状大小的影响,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图形。

3. 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能够独立识别和分类圆形、正方形与三角形。

活动难点

学会在分类时忽视图形的颜色与大小,关注形状的本质特点。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图形挂牌若干、标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钻圈、图形粘板、图形卡片若干、操作盘和三个分类筐,以及各种形状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探索“图形王国”

为每位小朋友发放具有不同形状的“图形门票”。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图形。教师热情地说:“小朋友们,准备好进入图形王国了吗?让我们一起探险吧!”

二、带领幼儿进行图形分类活动

1. 选择“大门”进入图形王国

在活动开始时,展示贴有不同形状的钻圈,邀请幼儿说出每个“大门”对应的形状名称,并依照自己的“门票”找到和自己形状相同的“大门”,排队进入。

2. 坐到分类椅子

将小椅子分成三组,贴上不同的形状标签。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门票”选择合适的椅子入座,加深对图形的印象。

3. 寻找“图形宝宝”

教师故意让一些图形藏在椅子下,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去寻找。老师会提问:“你们见到哪些形状的图形宝宝啦?它们的家在哪里呢?”通过这种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送“图形宝宝”回家

教师展示粘板,引导孩子们把找到的图形粘贴到对应的粘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孩子观察是否贴对。

5. 教师总结与反馈

所有图形宝宝回到“家”后,教师展示不同的图形,询问孩子们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观点,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三、整理与复习

展示带有各种形状的筐,让孩子们将自己的“门票”放入相应的筐中,这样的流程以确保幼儿在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都能记住图形的分类方法。

四、活动延伸

将图形卡片与挂牌放入益智玩具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分类游戏,以便在游戏中不断巩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学习图形知识,还能在互动中提升社交和排团队工作的能力,真正让他们在“图形王国”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2篇:如何制作幼儿园托班的数学课件
拓展

标题:幼儿园数学启蒙活动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量的初步理解,能够在4以内数清物体的数量。

2.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数量计数。

活动准备:

- 4只小兔子、2根胡萝卜

- 4棵青菜、4根草

- 加大的教具展示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1-4的数量

1. 教师首先引入主题,带来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有几只小兔子来做客呢?让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

2. 逐一展示小兔子,问孩子们每次展示时上面有几只兔子,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指点数。

二、引导点数食物

1. 教师展示胡萝卜,问:“这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根?”

2. 在数完后,强调数量的词汇,比如“一个、两个”,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与实物的关联。

3. 重复同样的过程,展示青菜,鼓励幼儿数出它们的数量,并用手指数出声。

三、参与互动

1. 教师邀请几位小朋友上前数青草的数量,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2. 沿用之前的步骤,通过引导和提问,确保孩子们能在互动中得到纠正和提升。

四、介绍实践操作

1. 教师通过展示放大的幼儿用书,引导孩子们观察所学的内容,从而产生兴趣。

2. 教师讲解每个框里应如何数物体,比如:“这个框里有几只青蛙呢?大家来一起数数。”

五、孩子们动手实践

1. 幼儿开始独立操作,老师则在旁提供指导,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

2. 对于出现的错误,给予耐心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分享和反馈

1. 教师邀请几位孩子展示自己的点数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共同讨论并纠正错误。

2. 表扬表现良好的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活动总结:

1. 对于幼儿来说,数的概念发展需要时间,教师应在教授数字的同时,明确具体数量的概念。

2. 可通过游戏引入多样的实例,例如,用数字代表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帮助孩子构建连接。

3. 当提供新材料时,应让孩子们提前观察,以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4. 教师应重视孩子们对不同数字的熟知程度,给予理解与支持,助力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