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探索5的加法
活动目标:
1. 通过图示和互动操作,理解图中物体的数量关系,学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复习数字5的组成部分,认识到4与1、3与2互为组合,均等于5。
3. 理解加法和等号的概念,明确它们在算式中的作用。
4. 通过活动,感受游戏乐趣,提升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一幅有趣的背景图,配上动物角色。
2. 教具和材料:若干数量不同的动物图片,数字1至5的卡片,以及加法和等号标志。
3. 每个孩子一份相应的动物图片,便于进行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每个幼儿手中都有一张动物卡片,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5的组成,通过讨论来加深理解。
二、引入5的加法
1.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背景图,开始讲述小动物们的故事,设置情境: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快乐地玩耍,随后3只小狗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老师提问:“现在草地上总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引导幼儿得出5的结论。
2. 合作游戏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讲述一个关于水果的有趣故事:妈妈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送了1个苹果,问大家家里总共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用卡片摆出相应的数字,形象地展示加法的过程。
3. 建立算式
启发孩子们将这个故事用算式表达出来。讨论算式“4 + 1 = 5”的含义,其中4代表妈妈的苹果,1代表爸爸的苹果,5则是苹果的总数。引导他们理解加法的交换性,通过对比“4 + 1”和“1 + 4”,让孩子们认识到无论顺序如何,结果始终是不变的。
三、动手操作
孩子们根据教师所讲的情节,利用卡片摆出相应的算式,并在工作本上写下来。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活动反馈:
请幼儿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算式,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黑板上总结记录所得到的算式,看看大家一共找到了多少种表达方式,巩固5的加法概念。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堂活动:探索5的加法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与动手操作,帮助幼儿掌握得数为5的加法计算。
2. 理解加法运算的符号意义,即"+"与"="的含义。
3. 在游戏中体验加法交换律,认识到交换加数的位置不影响结果。
4. 促进幼儿对简单加法应用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其初步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所需道具包括趣味头饰、数字卡片以及一些简单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回顾数字5的组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接到了一封来自动物王国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玩耍,但我们必须先破解一个秘密。请问,数字5可以拆分成2与哪个数字呢?
幼儿回答:3!
教师表示:太棒了,我们成功通过密码了!
二、情境体验——走进动物王国的加法探险
教师引导:我们现在进入动物王国,快来看周围的小动物们,它们正在等待我们的到来。我们要根据图示进行5以内的加法运算。如果算对了,小动物们就会奖励我们礼物;如果算错了,可能会被小动物捉住哦!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速度快的小朋友可以去更多的小动物家。
首先,我们一起看这张图片,老师请大家尝试计算出图中的加法题。一道接一道,记录下你们的答案。
三、总结与反馈
教师提问:刚刚完成加法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请用四句简单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你是怎么回到不同小动物家的。
幼儿依次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教师逐一记录下他们的算式。
教师进一步发问: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幼儿回答:都是得数为5的加法题!
教师总结:对的!这些算式如1+4=5与4+1=5虽然数字不同,但位置交换后得数仍然一样,我们称之为“朋友题”。同样地,看到2+3=5时,我们大家应该想到3+2=5,也就是位置交换后依然成立。
四、加强理解与巩固练习:
接下来,小动物们要赠送给每位小朋友一张宠物玩具的购物券。每样玩具都有不同的价格,现在手中都有5元的小朋友,想一想,你们会选择购买哪些玩具?
鼓励幼儿分享选择的理由,并尝试提出不同的购买方案,比如如果手里的钱是5元,能否购买三样玩具。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今天的活动大家快乐吗?我们学习了不同的5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呢?请听老师板书:1+4=5,4+1=5,2+3=5,3+2=5。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更多有趣的加法题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