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北师大版小三上数学游园趣遇课件如何制作

北师大版小三上数学游园趣遇课件如何制作(3篇)

更新时间:2025-01-2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游园》课件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课堂活动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1篇:北师大版小三上数学游园趣遇课件如何制作
拓展

新标题:三年级数学《游乐园的周长探索》

内容: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游乐园的周长探索》

教学目标: 学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增强协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自制图形卡片,互动黑板,游乐园地图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游乐园的故事

-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名叫乐乐的小朋友,他和家人一起去游乐园。乐乐特别兴奋,因为那里有他最爱的动物,还有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大家看,这里有老虎、长颈鹿和海豚,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边讲故事边展示自制的动物卡片和游乐设备的图片)

- 乐乐在游乐园,把自己的欢乐通过门票上的地图和他的小伙伴们分享。你们知道吗,乐乐还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周长的计算。今天,让我们跟着乐乐一起探险,看看游乐园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吧!

2. 找出游乐园的周长

- 在乐乐的游乐园地图上,我们先来找出游乐园的边界(用黑板上的地图示意)。大家可以帮我指认出这些边的长度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反思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现在,乐乐和我们一起计算这些边的总长度。用你们的计算方法,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谁能最快算出游乐园的周长。

3. 小组讨论

- 各组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比如有的可能列出了所有边长的和,而有的可能找到了更简便的算法。别担心,如果方法不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 总结一下,其他同学是怎样计算的,并说明选择这样方法的原因。

4. 活动二:数学绿洲

- 接下来,我们进入“数学绿洲”环节,来尝试课本第46页的练习题。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记得用你们的想法与小组分享哦。

- 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对于规则图形,是否有更快的计算方法。

5. 活动三:动物家庭的探险

- 现在,乐乐的动物朋友们想去彼此的家做客。你们能帮他们算一下,他们需要走多少路才能拜访完每一个朋友并回到家吗?(通过给出数值,让学生计算动物间的行程)

- 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比如“我从熊猫家出发,去长颈鹿家,再到猴子家,最后回到熊猫家,总共需要多少米?”让学生上台指示路径并进行计算。

6. 活动四:周长的竞赛

- 最后,让我们进行一个“周长竞赛”。这有四个边长1cm的正方形,请你们把它们摆出不同的形状,看看哪些形状的周长最短。强调计算周长时只需考虑外边界线。

7. 总结与反馈

- 最后,复习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问问大家今天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如何。乐乐在游乐园不仅玩得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你们也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 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期待在下节课见到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课后练习: 请复习第六章第1题,思考并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将数学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每一次的计算都是一次快乐的探索之旅!

第2篇:北师大版小三上数学游园趣遇课件如何制作
拓展

教学方案:探索周长的奥秘

课程目标:

1. 通过实际场景,掌握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与技巧。

2.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bout solving problems, emphasizing diverse approaches to algorithms.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复习

1. 数学热身:进行口算练习,加深对基础运算的记忆。

- 560 + 240 =

- 410 + 190 =

- 200 + 200 =

- 240 + 410 =

2. 引入主题:什么是周长?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

3. 情境引导:向学生介绍一个美丽的公园,描述公园中的凉亭和环形小道,询问他们是否想一同去游玩。(通过小黑板展示公园的示意图,而不标明具体数据)

4. 明确课题: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索周长”。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环形小道的图形,讨论各自的观察结果。

2. 思考环节:

- 问题一:计算这条环形小道的长度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 问题二:要想求出图形的周长,首先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关键的数学概念。

3. 数据标注:要求学生在图形上标出每段小道的长度,探索隐藏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4. 解决问题:各小组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进行分享交流。

5. 小组展示:各组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分享独特的解题策略。

三、知识检测

1. 通过课本P46“试一试”中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周长。

2. 各组互相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反馈。

四、巩固训练

1. 请学生完成课本P47第3题,计算笑笑在动物园右边小道走一圈的总距离。

2. 完成课本P47第4题,计算图形的周长。

3. 总结反馈:课后讨论本节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让学生反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与提升。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也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技巧。

第3篇:北师大版小三上数学游园趣遇课件如何制作
拓展

让数学在生活中发光

教学目标:

1. 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2.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与讨论,主动探索并掌握求周长的思维过程,建立自信与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呢?有人喜欢游乐场吗?我们今天就像去游乐场一样,体验一下周围的环境。

黑板上写下今天的主题:“游乐园的周长”。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课本中的游乐园平面图,想一想你们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可能有同学会说出游乐园内的设施、道路等信息。

老师:很好,游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那么,想象一下,如果小丽每天都在游乐园内散步一圈,她需要走多远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尝试计算一下这个周长,等一会儿,我们再一起交流。

老师巡视教室,关注同学们的思考过程。

二、分享交流

老师: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由几位同学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

例如,有的同学说:我把游乐园的四条边相加,得出周长是240米;另一个同学则可能用了分组加法的方法,更加直观。

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同学们讨论各自的方法优缺点。

老师:同学们的思路都很棒!有没有同学想过其他的计算方法呢?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互相学习。

三、具体计算

老师:那我们先来列个例子,给一个具体的图形,请同学们尝试计算它的周长。

引导同学们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出算式,并进行讨论。

完成后,老师可以提问:

- 你们写的这些算式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

- 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比较聪明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老师: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应用。

出示一个生活场景,例如:一个房子的三角形屋顶长20米,主体部分高41米,宽39米,让大家一起计算它的总周长。

同学们可以尝试算出结果,相互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游乐园的周长计算,大家对周长的理解更深了。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随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小小数学家!下次再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加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合作意识,使得数学在生活中得以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