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与便捷计算技巧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与便捷计算技巧(2篇)

更新时间:2025-01-29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重点讲解了乘法运算律及其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概念。
第1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与便捷计算技巧
拓展

标题:探索乘法运算的秘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第22至24页,以及例4、课堂活动第1和第2题和练习五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带领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情境,逐步探索和发现乘法运算中的关键规则。

2.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灵活运用此法则来简化计算过程。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运用运算规则,激励他们进行多种解法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理解其应用方式,并着重训练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与逆向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首先展示例4,创建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在一个养鸡场,我们需要知道总共有多少只鸡。”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数学信息,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列出计算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在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算式:

(50+30)×75 = 50×75 + 30×75

最终得出:6000(只)

接着,比较不同解法的异同,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共同学习

二、深入分析与发现规律

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学生们将逐渐识别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引导他们比较以下公式的结果是否相等:

(3+2)×35 = 3×35 + 2×35

(13+12)×4 = 13×4 + 12×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展示如何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运算规律。

老师引导总结:“乘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将两个数相加后再与另一数相乘,实际上可以单独将每个数与那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结果累加,这样会更加方便。”

三、探索运算的抽象表达

借助字母表示法引导学生更抽象地理解乘法分配律。例如,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怎样用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整理并在黑板上清晰地书写出:

(a+b)×c=a×c+b×c

四、互动活动,巩固知识

1. 针对课堂活动的第一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鼓励在小组内交流并探讨各自的解题思路与运用的规律。

2. 在活动的第二题中,鼓励学生找出错误,并进行讨论与自我纠正。

3. 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书写后,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运算规律。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

课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面对上面的内容还有哪些不明之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反思及总结能力,使他们在后续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运用乘法运算的规律。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与便捷计算技巧
拓展

标题: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用乘法规律进行简化计算的探索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进行,包含练习题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3.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克服学习挑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教学重难点

在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化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1.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讨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

2. 通过填空题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这节课将深入探讨乘法运算的规律。

二、探索新知

展示例3,进行一个实际算式的分析。

计算示例:61 × 25 × 48 × 9 × 125。

教师提问:观察这些因数,是否存在可以简化计算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

全班汇报:

(1)

- 61 × 25 × 4

- 得到更简单的结果后,进行比对和讨论。

(2)

- 8 × 9 × 125

-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得到新的结果,并进行相应讨论。

小组讨论:请分享几种可行的方法,讨论哪个方法更为简单,以及简化计算时要关注的要点。

教师总结:运用乘法规律进行计算时,关键在于"凑整"。将多个数字结合使其形成整十或整百,可以大幅度简化我们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活动

1. 针对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阐述简化方法并说明理由,然后进行书面作答。

2. 在课堂活动第2题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全班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认识到同样的计算能够以多种方式进行简化。

3. 针对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反馈。

4. 学生针对练习四第7题独立完成。

5. 在练习四第8题中,观察图中的信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让其他同学判断,并要求每位学生至少独立解决3个相关问题。

四、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从思考题入手,关注数字在算式中的分布,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的突破点。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第3~6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询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