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 准备展示用的春游食品图片或幻灯片,并放大内容以便学生观察;
- 按照示例,学生需要准备10个方形卡片、15个圆形卡片和20根小棒作为实物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情境导入
展示春游食品的图片。通过小精灵聪聪的视角,告诉学生二(1)班即将进行春游,大家正在积极准备食品。请学生观察图像并描述他们的发现。
二、教学新内容
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讨论:让我们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分配食品吧!各小组为这5位小朋友准备春游的食品,强调每种食品的分配要“每份数量相同”。
- 进行小组讨论后,让每组展示他们的分配结果。
- 通过学生的展示,观察他们怎样确保每份中的食品数量相同,从而引入“平均分”的定义。
2. 巩固学习“平均分”概念
- 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练习,让学生共同理解题意,特别是“平均分成5份”的含义。
- 学生用刚才准备的10张卡片进行分配,检查是否正确分成了5份,且每份数量是否一致,并填写相应的结果。
3. 尝试新的分配任务
- 按照教科书第14页的例子,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 学生再次使用实物卡片进行实践,分配后进行结果交流,分享具体的分配过程。
- 教师总结平均分的实用方法:在分配过程中可以每次分一个或多个,确保最终每份均相同。
4. 独立练习
- 让学生用小棒代表矿泉水,独立完成将12瓶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 完成后,观察并分享各自的分配方式。
三、练习环节
1. 花瓶插花练习
- 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在三个花瓶中插花,鼓励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设计多种插花方案。
- 交流并展示各自的插花方式,评估并欣赏彼此的作品,寻找出每瓶花数量相同的方案,进一步强调平分的概念。
2. 继续练习
- 进行练习三的第二和第三题,先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结果。
四、总结
1. 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定义,并练习了如何将物品平均分配成若干份。无论是每次放入一个还是多个,最重要的是确保每份分得相同的数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至14页,包括例题1、例题2及练习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公平分配”的概念。
2. 让学生亲身体验分配的过程,清晰地认识到“公平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心理表征。
3. 激发学生体会“公平分配”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公平分配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公平分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个小零食、实物投影设备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想和大家分享。请每个小组把这些零食分给组内的每个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一份。(每个小组的零食数量不同)
二、探索讨论,共同解决
(一)探索例题1
1. 学生分发零食,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分配结果。
2. 观察讨论:
(1)请大家看一下各组的分配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我们注意到有些组的分配结果是相同的,你们能为这种分配方式起个名字吗?
(4)学生尝试为其命名。
(二)提出话题
1. 小朋友们起的好名字,这种每份数量相同的分配方式在数学中被称为“公平分配”。(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2. 请再回忆一下,刚才哪些组的分配是公平的,哪些不是?
3. 对于那些不公平的分配,大家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它变得公平?
4. 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例题2
如果我们有15个橘子,想要将它们平均分成5份,应该怎么做?你们能想到几种分法?
1. 讨论可能的分配方案。
2. 各小组动手实践分橘子。
3. 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法:
- A: 每个盘子先放1个,再放1个,最后放1个,每个人得到3个橘子。
- B: 每个盘子先放2个,然后再放1个,同样是3个橘子,分得更迅速。
- C: 直接每个盘子放3个,快速完成分配,这样更省事。
- D: 大家通过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个橘子,这就是将15个橘子公平分成5份。
4. 请问大家,哪种分法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 练习:如何把8根小棒平均分为4份?每份应该有多少?(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练习,问:如何将12瓶水平均分成3份?(学生分享分法)
3. 练习三第2题:
- 确认为第二种分配符合题意,讨论第三种分法是否公平?需要怎样调整?
- 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
4. 进行实践活动:插花学习。
5. 讨论生活中公平分配的例子。
四、总结反思,提升认知
通过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收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