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理解变化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如何理解变化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2篇)

更新时间:2025-01-25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份数学课件专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设计,重点讲解“变化的量”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量的变化及其应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第1篇:如何理解变化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拓展

标题:探索变化的世界:小学生数学旅程

在日常生活中,变化的现象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变化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本课程将通过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感受到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在生活中常见的变量及其相互依赖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程将借助观察图表和数据,使学生体会到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呈现的。教科书中的三个实际案例将帮助学生识别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学习诸如正比例和反比例等概念奠定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注重个性化和人文关怀的实验小学。我们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发言。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探索能力,能够在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开启新课。

1. 请同学们用手势展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 接着用手势展示体重的变化。

3. 教师总结: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展示了“变化的量”。

二、通过表格观察变量。

1. 展示某学生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2. 提问学生:从表格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哪些量在改变?

3. 带领学生绘制体重变化的折线图。

4. 讨论:这个学生在10岁之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三、通过图表感知变量的变化。

1. 介绍骆驼体温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图,并讨论骆驼的适应能力。

2. 解析图表中的数据,讨论骆驼在什么时段体温上升或下降。

3. 探索骆驼体温的日常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变量的周期性。

四、建立数学模型,感悟变化的规律。

1. 讨论蟋蟀叫声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尝试用数学公式表示这一关系。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蟋蟀叫7次,气温会是多少?引导他们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3. 鼓励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其他变化实例,理解变化的概念。

五、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1. 进行互动游戏,将互相关联的变量进行配对,如路程与时间、数量与价格等。

2. 问学生:一个变量如何随另一个变量变化?

- 举例:一本书的价格如何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变化。

六、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通过对变化的理解,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学习设计,学生将在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理解变化的量不仅在课本上存在,更在他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第2篇:如何理解变化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拓展

Title: 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生活的连接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相互关联的变量,并意识到这些变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2. 在丰富的场景中,以自己的语言阐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识别生活中的相互依赖的变量,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相互变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学生提前阅读相关书籍第18页的内容,尝试解答书中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量,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天气变化与心情的关联。

3. 观察哪些关系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二、课堂互动

活动一:观察与分析

1. 学生将分析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两个变量,即“体重”和“年龄”。

2. 讨论哪些变量在变化中,探索小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变化规律。

3. 概括总结,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尤其在2-6岁和6-10岁时流行的增长趋势,是儿童发育的关键阶段。

4. 提问:体重是否永久与年龄相连?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体重与年龄密切相关,反映出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

活动二:观察骆驼的体温变化

1. 通过统计图形,找出所涉及的两个变量,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2. 分析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内容,讨论骆驼在白天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

3. 学生共同探讨骆驼体温波动的规律及其原因。

活动三:蟋蟀叫声与气温的关联

1. 学生发现蟋蟀的叫声频率与气温呈现一定的近似关系,尝试用数学式表达。

2. 引导学生用公式表示蟋蟀叫声频率与气温之间的关系,鼓励小组互相交流各自探讨的例子。

三、反馈与检测

1. 辩论并连线相关的变量,例如,路程与行驶时间、边长与正方形周长、购卖数量与总价。

2. 学生举例说明,一个变量如何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例如,买书的总价与所购数量之间的关系。

3. 拨通至实际情境,分析如每本2元的练习簿购买情况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公式表达总金额与购买数量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学中,也体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下一节课,我们将更深入探讨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