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熊购物的数学故事:如何合理消费

小熊购物的数学故事:如何合理消费(2篇)

更新时间:2025-01-25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小熊购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数学课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购物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1篇:小熊购物的数学故事:如何合理消费
拓展

新标题:小熊的购物冒险:数学的奇妙探险

一、教学内容:

通过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的“小熊购物”故事引导学生,配合相关练习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

2. 理解「先乘法,后加减」这一运算顺序,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3. 练习并掌握涉及加减与乘法计算的基本技巧,确保能够准确解答相关题目

三、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运算顺序中的乘法与加减法关系,增强实际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展示图板、实物教具以及教学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故事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述小熊和熊妈妈周末去超市购物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 讨论超市里的丰富商品,小熊好奇地想要购买各种物品,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2. 利用挂图,询问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描述图中的情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互动交流

1. 观察与提问

- 引导学生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提出问题,比如“小熊想买哪些食物?”

- 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

2. 算一算

- 学生根据观察列出小熊购买的食品,并计算出总花费。

-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强调不同解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所代表的意义。

3. 探索运算规则

- 通过互动问答,询问学生加法与乘法的运算顺序,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规律。

(三)动手操作

1. 实践练习

- 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板书上的题目,增强动手能力。

- 在温馨的氛围中,分享解题过程,提升参与感和自信心。

2. 小组探究

- 以小组形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后还有多少?”

- 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 试一试

- 通过设置新问题,加强相关运算顺序的练习,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总结归纳

1. 通过集体讨论,提问学生在解决乘法与加法混合问题时应该遵循的计算顺序,形成共同的认知。

2. 最后,教师总结课程内容,重申运算的规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与实际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升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小熊购物的数学故事:如何合理消费
拓展

标题:小动物的购物探险:数学运算乐趣

教学内容:P12~13“小动物的购物”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动物的购物”这一情境,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加法的运算顺序,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要求,能够进行简单的引导式计算,做到计算步骤清晰、逻辑严谨。

4. 培养学生观察细致、思考全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计算与书写的规范性。

教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游戏化学习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尤其是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掌握运算法则。

教具准备:购物主题图,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场景,激发兴趣

教师:“春天的阳光明媚,小伙伴们喜欢去游玩吗?我们的小动物们也想去春游!今天,小兔子们决定去超市采购美味的食物。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学信息?”

二、探索运算规则

(一)学习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1. 猜测购物清单

教师:“小兔子们准备买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根据图片来猜一猜!对了,其中一只兔子想买4个胡萝卜和2瓶果汁。”(板书:4个胡萝卜和2瓶果汁)

2. 解决计算问题

教师:“现在,大家能帮小兔子算算买这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吗?请在本子上写出计算式,之后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答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计算方式。)

3. 理解算式和运算顺序

教师:“看一下你们刚才写的算式。你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来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各自的想法。)

4. 学习书写技巧

教师:“为了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运算过程,我们应该把得数写在下一行,那样就能更好地检查计算了。比如我们写出3×4的结果后,应该先写出这一部分计算的结果。这样帮助我们避免错误。”

5. 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6+3×4和3×4+6这两个算式,它们的结果一样吗?我们能否先计算6+3,再去乘以4呢?”(通过讨论理解运算顺序的关键性。)

6. 实践脱式计算

教师:“大家试试用脱式计算方法来算6+3×4,注意书写格式和步骤。”

7. 总结运算规则

教师:“将这一切总结一下,乘法与加法关系中的重要性,记住我们在计算时要先乘法再加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学习乘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1. 引入新问题

教师:“另一只兔子呢?它决定花20元买5包饼干,你们觉得这够吗?能算出找回多少钱吗?”(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和计算。)

2. 解决并分享结果

教师:“请大家列出计算,让我们看看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算式。)

3. 理解乘减混合运算

教师:“当我们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时,记得先计算乘法,再进行减法哦。”

三、拓展练习

1. 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第13页的练习题,结合小兔子的购物清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其他的购物方案呢?”

2. 互动游戏

教师:“现在来一个小游戏,大家根据小兔子的购物图,写下一个综合算式,让你的同桌来猜猜你想买什么?”

四、课堂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助小兔子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大家有没有收获?如果今后你们遇到运算中的乘法和加法,记得要先乘后加哦!”

2. 鼓励分享:“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一定要记住这条原则哦!”

通过这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更加深了对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理解,培养了逻辑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