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如何顺利过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如何顺利过河(3篇)

更新时间:2025-01-24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过河》的内容与结构,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
第1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如何顺利过河
拓展
新标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过河》教学活动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过河”这一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锻炼他们的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 2.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验小括号的重要性,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基本运算规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规范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一幅生动的过河场景图,提出问题:“在这个场景里,你们看到了什么?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难题?”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们进入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新知识,合作学习 1. 分析情景,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们从图中提取信息,讨论哪部分是关键数据,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情况。 (2)提出问题:“如果要计算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应该如何列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分步计算或综合算式)。 2. 深入讨论,构建理解 让学生就“29 + 25 ÷ 9”的表达进行讨论,检查这种列式是否合理。引导他们明白,小括号是如何影响运算顺序的,只有将“29 + 25”放在小括号内,才能正确地运算出所需的船数。 教师总结:小括号不仅能改变运算顺序,更暗示我们在进行复杂计算时应保持清晰的思路。随后引导学生亲自计算(29 + 25)÷ 9,并示范几位同学的解法,让全班一起讨论这些方法的优劣。 三、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展示一系列练习题目,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 比较计算结果 - 16 + 24 ÷ 8 - 18 - 9 × 2 - 30 - 6 ÷ 3 - (16 + 24)÷ 8 - (18 - 9)× 2 2. 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运算符“<”、“>”或“=”。 例如,7 + 7 + 7 + 8 ___ 7 × 4 + 1。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与反思,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通过笑笑和他的朋友们的过河问题,学习了如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小括号的运用和基本的运算规则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下次课前,能继续思考类似的数学情境,准备好分享你们的见解与感悟。
第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如何顺利过河
拓展

标题:探索数字之旅——算式的奥秘

在今天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踏上一段奇妙的数字旅行,揭开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神秘面纱。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算式,更能激发我们灵活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重要性,能够正确进行带小括号的计算。

2. 培养在实际场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养成审视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部分再进行整体计算的良好习惯。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参加一场精彩的算式挑战!想象一下,一群小动物们要过河,只有几条小船,它们需要合理安排才能顺利到达对岸。大家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1. 眼力赛:看谁能快速找到答案!

- 计算:30 + 8 × 45 × 2 + 380 - 60 + 85 × 9 - 5

- 计算:25 - 7 × 335 ÷ 7 - 564 - 24 ÷ 63 + 4 - 5

2. 合并算式:把两个算式合而为一,列出你能想到的算式。

- 示例:7 × 6 = 42,60 - 42 = 18。

新授内容

情境设置与问题提出

我们来到了河边,欣赏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呢?

1. 学生们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互相补充。

2. 老师总结:河岸上有29名男生和25名女生,他们需要乘坐每条限载9人的小船过河,至少需要多少船呢?同学们动动脑,思考一下,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题探索

1. 学生们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记录在练习本上。可能的算式有:

- A. 29 + 25 = 54 (人)

- B. 54 ÷ 9 = 6 (只)

- C. (29 + 25) ÷ 9

- D. 29 ÷ 9 + 25 ÷ 9

2. 小组合作:讨论不同的算式,互相交流,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

3. 汇报环节:请各组分享自己得出的结果,与他人讨论观点。

4. 我们来讨论:29 + 25 ÷ 9 这个算式的书写是否合适?

5. 向大家介绍这个新朋友:小括号,它改变了算式的运算顺序。

6. 教师总结:当一个计算式中有小括号时,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小练习:请同学们迅速在书上写下(29 + 25) ÷ 9,并进行脱式运算练习。

巩固练习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成功过河了,导游阿姨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准备好了吗?

1. 运算顺序赛:说出运算的先后顺序

- 示例:30 + 8 × 4 或 (30 + 8) × 45 × 2

- 80 - 64 + 880 - (64 + 8)

2. 比较判断:

- (10 + 3)× 5 和 10 + 3 × 5,两者的计算顺序你能找出来吗?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记得要先算括号里的内容哦!

3. 快速计算:

- 5 × (36 - 29) 或 (83 - 35) ÷ 89 - (25 + 19)。谁能最快找出答案?

4. 实际应用:完成练习题,巩固今天学到的内容。

总结反思

经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收获了什么呢?其实,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成为生活中的小数学家!

第3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如何顺利过河
拓展

标题:二年级数学课堂的奇妙“过河”旅程

在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过河”情境故事,引导学生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小括号来处理算式。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解决数学问题,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过河”的情境中,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

2. 理解小括号的运用,掌握在混合运算中如何正确计算算式。

3. 养成谨慎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小括号的功能,体会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如何合理地在实际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从而进行有效的计算。

教学环节:

一、回顾与导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新课,我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算式,并讨论它们的运算顺序,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与眼力。

二、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通过小淘气的故事引入“过河”的情境。小淘气是一个机灵的孩子,总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他诚邀同学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展示了“过河”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河岸上男女生的数量,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要过河需要多少条船?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问题,结合实际人数进行估算和计算。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运用加法和除法找出总人数,再通过除法得到所需的船只数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计算全体人数,然后再计算船只数量。

三、探索小括号的运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小括号来帮助列出算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试写算式,观察和交流不同的表现形式,帮助他们体会到小括号在改变运算顺序时的重要性。

孩子们积极讨论,发现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此时,教师简单地介绍了小括号的符号和作用,强调当算式中出现小括号时,应该优先计算小括号内的内容。

四、综合应用与实践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布置了一些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比一比、快来算的游戏,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过河”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小括号的用法,更在实际运用中提升了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结束时分享了自己今天的收获,教师鼓励他们继续在生活中探寻数学的奥秘。

这样的课堂设计,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充满趣味和实用的生活工具。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解决更多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