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电影院中的乘法探险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特别是带进位的情况,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深度探讨。
2. 能够运用两位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体验多样化的算法过程,学习估算与同伴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有进位)的技巧。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
使用白板、投影仪以及相关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请同学们计算以下题目:
- 16 × 11
- 12 × 14
- 32 × 21
2. 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思考这几个计算题与上一节课的关联。
二、新知传授
1. 讲解导入:今天将要探讨的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大家能否通过探索发现和上一节的区别呢?
2. 教学实例分析:
- 观看课本中的主题图。
- 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例如“影院总共来了500人”以及“座位排列为21排,每排26个座位”。
- 提出问题:21排,每排26座,能否告诉我们总共有多少座位呢?
- 鼓励同学们思考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用21×26或26×21来表示。
- 进行结果估算,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他们的估算过程。
3. 详细探索笔算方法:
- 口算法:以26乘以20得到520,再加上26得到546。
- 简便运算:26×21可以看作26×3×7,通过分解得到结果546。
- 竖算法:逐步展示竖式计算过程,强调十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 讨论哪种算法更便捷,鼓励学生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以便未来面对更复杂的乘法时有准备。
三、课堂互动
1. 合作学习:打开课本,寻找疑问并提出,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解答问题。
2. 通过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来巩固新知。
四、练习巩固
1. 课内作业(参见课本第32页的“练一练”):
- 第一题:让同学们独立计算,再进行结果交流。
- 第二题:竖式计算,独立完成后,再进行同伴间的讨论。
- 第三题:关注练习中时间单位一致性的问题,以提高理解力。
- 第四题:简单应用题,讲解如何转化时间单位,强调时间进率的概念。
五、作业设计
1. 准备小黑板练习,使用“口算”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加深理解。
六、总结板书设计
- 影院座位排列:
- 列式:21×26或26×21
- 竖算示范:26×21=546
- 各排座位分布计算:
- 1排:26个座位
- 20排:520个座位
- 21排:546个座位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题:三年级数学探索:电影院的乘法计算
内容:
教学内容:复习与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增强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含进位)计算的理解与掌握。
2. 通过估算与实际应用,提高对乘法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通过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增强积极的学习情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与运用两位数乘法的不同计算方法。
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的乘法,并尝试在课堂前进行相关的预习和探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计算练习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计算:18 × 24, 25 × 32, 42 × 29。
完成后,分享你们选择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2.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二、讲授新课:
1. 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两位数乘法,包括我们所应对的进位问题,请大家在学习中寻找关键的不同之处。
2. 教学新例题:
出示与电影院相关的情景图,询问同学们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21排26号座位的含义是什么?”如何通过这个信息进行计算?
列出算式示例:
板书:21 × 26 或 26 × 21。
A. 初步估算结果:
讨论:这个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能否容纳500名观众?
鼓励小组之间进行想法交流,共同讨论。
B. 探索计算过程:
学生们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深入讨论上节课的基础知识,这次加入进位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计算过程,并引导同学们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强调:
A. 数字21中的十位2代表什么?
B. 为什么在积52中,数字2要放在十位上?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觉得最简单、方便的算法。
三、习题巩固:
1. 进行“试一试”练习,书本28页。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鼓励使用不同的算法,至少有一题要求使用竖式。
2. 课本29页“练一练”第一题,独立计算后进行分享,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 学生完成“练一练”第4题后,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
学生:及时关闭水龙头,避免浪费。
4. 小组讨论“练一练”第6题,探索其中可能蕴藏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学习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与见解?
五、板书设计:
(教学要点与关键信息概览,包括例题与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技能,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增强理解和自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新探:观影与计数的乐趣
内容:
一、课程概况
本课主要来源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聚焦于通过电影院这一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特别是两位数相乘时进位的计算技巧。
二、课程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深化他们对进位法则的理解。通过引入电影院这一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情分析
班级内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思维敏捷且富有创造力。他们对数学充满探索精神,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习在电影院的实际情境下,灵活应用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的算法。
- 能够准确进行计算并具备基本的估算能力,解决实用问题。
2. 方法与过程
- 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提升观察、分析、总结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习惯。
- 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于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一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提问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讨论在哪里观看,从而引入“电影院”这一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 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 引导学生提问,例如:电影院的座位够大家坐吗?总共有多少个座位?
- 学生进行估算与计算,特别是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 强调竖式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加深对进位的理解。
3. 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计算题,并在班内进行分享。
- 通过竞争式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 针对课本第29页问题进行解答,讲解每一步的逻辑基础。
4. 学习反思与总结
- 分享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个人的学习过程,反思小组的表现。
- 教师总结并强调今日学习的重点,将其与今后数学学习的联系进行阐述。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29页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电影院
--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21×26=546(座位数)
鼓励学生在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与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