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制作技巧请问该如何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制作技巧请问该如何设计(3篇)

更新时间:2025-01-09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的课件内容,重点讲解了混合运算的概念与解题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制作技巧请问该如何设计
拓展

标题:探索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新方法

内容: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进行多步计算的正确顺序,培养独立并高效解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养成认真思考和细致检查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步骤,使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如。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通过举例、自主探索,将既有知识灵活运用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1. 提出计算题:250×2+300、600-500÷5

这些计算中包含了哪些基本运算?应该如何决定每一步的计算顺序呢?明确的思想:对于仅有加减或乘除的情况,从左到右进行运算;而如果两者都有,需先解决乘法或除法,再进行加法或减法。

学生在互动中练习,记录并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

2. 我们今天继续深入探索混合运算的魅力。

板书:无括号三步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内容

1. 解析实例题。

设想题目:一个足球40元,一个篮球50元,买2个足球和3个篮球,总共花费多少元?

(1)让学生先阅读题目,讨论已知条件,并思考求解的关键步骤,尝试列出总价的算式。

学生可以列出:40×2+50×3或者50×3+40×2。

(2) 在这个情况下,哪一步应该优先进行呢?需要遵循怎样的运算顺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在小组中讨论执行步骤,共享理解与发现。

2. 试着解决:225-30÷5×4。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并记录结果后,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讨论:为何在计算30÷5×4时,一定要先算30÷5而不是直接计算5×4?大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步骤?

通过这两道混合运算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运算顺序应该是: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当涉及到重复的运算时,依然是从左到右。

三、巩固与练习

1. 进行“想想做做”环节,学生独立解答具体题目并分享,教师针对个别案例进行反馈。

强调混合运算中的顺序和格式,以确保清晰理解和准确书写。

2. 口头复述并计算以下题目:

30÷3+4×5

60-48÷3

50+20-10×2

35÷7+10×3

3. 继续进行“想想做做”进阶练习,学生先列式,再交流思路和解法。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探索了混合运算的技巧,并通过实例题丰富了我们的运算能力,期待同学们在家中进行更多的练习与整理。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努力自己捏造一些有趣的综合算式,相信你们能做到!

第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制作技巧请问该如何设计
拓展

标题: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算顺序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强化“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使其在解题时做到井井有条。

2. 引导学生认识小括号的重要性,了解有小括号的运算表达式时,需优先解决括号内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不断的练习,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探索和发现。

4. 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注意力与细心,树立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操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运算优先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笔(每位学生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 提问:大家能否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告诉我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邀请几位同学回答)

2. 简述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及主题,顺势引入新课。

二、指导练习

1. (1)教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张图展示了什么内容?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题,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及相应的标记。

2. 在第二题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相检查,特别注意用红线标记出计算顺序。

3. 第三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颜色标记,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1)再次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这幅图传达了哪些信息?我们要回答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图示进行回答)

(2)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

5. 学生们竞相比较不同饮料的价格,使用不同解法进行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并得出结论。

对于每种饮料,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数学公式找到答案,例如,比较每瓶饮料的价格。

6. (1)再次强调理解题意的重要性。

提问:为什么要在某些地方使用小括号?没有它会有什么不同?

a. 学生回顾图示内容,提取必要信息。

b. 独立进行问题解决。

c. 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

d. 各小组展示汇报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7. 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还能从这张图中提炼出哪些数学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讨。

8. 进行一项名为“24点”的数学游戏,通过设置清晰的游戏规则来提升大家的参与热情,鼓励团队间的协作与竞争。

三、总结归纳:

回顾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特别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认真解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制作技巧请问该如何设计
拓展

文章标题:探索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的新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涉及“混合运算”,尤其是加法、减法与除法的结合。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更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这一课程中,我们设定了一系列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在理解与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能够列出综合算式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确保他们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掌握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帮助他们感知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正确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含有除法、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1. 生活实际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强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我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场景。

3. 独立与协作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运算,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算式开始,例如7×6+24,邀请学生上板书进行计算,并总结获得的计算顺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新的运算概念。

二、交流与探索

引导学生探讨“每个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碰撞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旁协助,收集他们的解答和思路。

三、巩固与提升

通过展示一系列新的算式(如147-72÷6、327-56+78等),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并总结出在有多种运算时的计算原则,例如“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

四、总结与反思

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回顾混合运算的关键规则。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应用这些规则,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记忆与理解。

课程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步骤,还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更有效地掌握度分,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