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如何解两步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如何解两步应用题(3篇)

更新时间:2025-01-08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中“两步应用题”的课件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
第1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如何解两步应用题
拓展

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索《有趣的两步应用题》

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构成,能够识别并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 能力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 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构成及其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有趣的应用题世界。先来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有哪些?在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是可以用应用题来解决的呢?

二、进行互动游戏,理解题目结构

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比如苹果和橙子。假如我把5个苹果给了小明,7个橙子给了小红。请你们思考一下,我手里还有几个水果?如果我说,我手中的水果比小红多3个,你能计算出我还有多少吗?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应用题通常包含条件、问题和其间的数量关系。

三、探讨实例,掌握新知识

国庆节前,我们准备装饰教室,有25朵黄色的花和18朵紫色的花。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还要做一些红花,但红花的数量比黄色和紫色花的总数少4朵,那么我们需要做多少朵红花呢?请分组讨论,明确已知信息和未知问题,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尝试用图形或线段表示。

四、小组合作,激发创造力

现在,试着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例如,“制作的红花是黄色和紫色花总数的两倍。”请各小组试着编出新的应用题,并分享给大家。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应用题的灵活性。

五、深化理解,巩固练习

结束小组讨论后,请完成课后作业中的“做一做”部分,并与同桌分享你的解题过程。通过互相讨论,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六、回顾总结,发现新知

最后,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分享你们的收获与新发现。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之前没有想过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是否更深了呢?

通过这样一堂课,希望同学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如何解两步应用题
拓展

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两步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尤其是涉及三个已知条件时的逻辑关系。

2.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两步应用题的思路,能够准确分步列式解答。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 引导学生回忆10月1日的特殊意义,鼓励他们分享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我们一起制作了美丽的花朵”。

- 板书学生制作的花朵数量,如“黄花25朵,紫花18朵”。接着问:“如何根据这两个条件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 提问学生:“能不能算出做了多少朵红花呢?”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明确关系的情况下,无法给出答案。

- 然后加入条件:“红花的数量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询问:“现在可以解答了吗?”通过这一过程,启发学生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识

1. 先由学生朗读例题,鼓励他们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要求,并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

3.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可视化花朵的数量和关系。引导他们画出代表黄花和紫花的线段,逐步分析如何得到红花的数量。

4. 问学生:“要算出红花的花朵数,首先要算什么?”通过互动,鼓励学生把问题进一步细化。

5.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鼓励他们互相检查并讨论自己的思路。

6. 小结时强调,我们理解红花的数量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直接相关,因此需要通过两步计算来得出答案。

三、案例比较

- 修改例题,探讨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果,不同条件下,解题思路是否发生变化。

- 让学生参与讨论,比较不同题目间的相似点与差异,以及解答的顺序和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 通过多媒体出示填空题,让学生练习分析题意,分步解答。

- 例如:“小华跳了75下,小明跳了85下,小青跳的数量比他们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多少下?”引导学生先算已知人数的总数。

2. 开展“猜一猜”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根据条件猜测年龄、身高等,从而强化应用题的思维。

五、课堂总结

- 强调今天学习的重点:在解两步应用题时,仔细分析题意是关键。要明确每一步要计算的内容,才能顺利得出最终答案。

六、布置作业

-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还能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3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如何解两步应用题
拓展

新标题:探索两步应用题:从果园到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通过对比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学习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增强他们解题的信心。

3. 鼓励学生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应用题的理解与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纸笔)和果园相关的图片展览。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话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应用题吗?今天我们通过有趣的水果主题来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我的家乡——寻乌的果园开始,我们会涉及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展示果园的照片,带领学生观察并引出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桔子树和脐橙树,这个问题能轻易回答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习新知识

1.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假设桔子树有340棵,而脐橙树比桔子树多60棵。请思考,桔子树与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树?

- 通过讨论,学习如何从问题中提取信息。让学生寻找已知条件,并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会发现,光靠第一个条件不能直接得到脐橙树的数量。

- 教师引导出此类题目需要进行两步计算,第一步需要从已知中求出脐橙树的数量(340 + 60 = 400棵),第二步再计算总和(340 + 400 = 740棵)。最后,教师以问答的方式总结出答案。

2. 如果我们将问题稍微改变,例如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就直接告诉我们有400棵。那么此时我们怎么解答呢?这里也可以看出,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不同。相同的结果,但解题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三、巩固练习

教师会出一系列与果园有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能独立识别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例如:

- 张大爷的新果园里桔子树种了500棵,而脐橙树比桔子树少种了100棵,那么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们需要讨论并找出解答路线。

-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李大伯的果园里桔子树有400棵,而脐橙树比桔子树少种了100棵,请独立找到答案。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回答并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理解题意并解答。

四、拓展与应用

教师提问:假设秋天丰收了,张大爷挣了4万元钱,而脐橙的收入是桔子的两倍,究竟一共卖了多少钱?学生们需要自己寻找答案。

通过这些互动式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决的思路,确认答案的正确性以及不同的方法。

五、小结与反思

教师:在我们探索两步应用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技巧?你们觉得哪些步骤最重要?今天大家都学到了如何仔细分析题目的方法,今后面对数学问题时,要记得逐字逐句理解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创新延伸

最后,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也能自己尝试编写包含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并与同学们分享,可以增强大家对知识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