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的示例1、做一做以及练习题14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表内除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旨在帮助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基础上拓展理解。教材特别强调联结学生的已有经验,采用具体且学生熟悉的情境,以小而具体的数目为例,结合实物图示,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动态过程和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已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因此,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对之前知识的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二年级学生依然主要依赖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他们从形象思维向更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老师可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通过反复的操作、讨论和互动,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体验有余数的现象,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初步识别余数。
2.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物品分配时常会出现无法被完全分配的情况,从而理解余数及其本质。
3. 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物品分配的实际情况写出除法算式,准确表达商与余数的意义。
4.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用直观的方式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比较能力,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将平均分配后的剩余部分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表达。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其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利用课件展示P59上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中同学们在进行的活动。
2. 学生拿出11根小棒进行摆放,准备进入有余数除法的学习。
3. 由此引入课题: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 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概念
- 利用课件展示草莓图片,提问草莓的数量和分配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提供反馈。
- 讨论分配后的结果,是否有剩余,并用算式展示分配情况。
2.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 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到在分配时出现的剩余情况,并探讨如果草莓数量为7时的处理方式。
- 小组交流如何通过算式表示分配全过程,展示不同的算式表示方法,并进行比较。
- 总结算式的含义,明确余数的定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加深理解。
3. 比较与总结
- 让学生回顾之前分草莓的两次过程,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课件展示P60“做一做”,学生独立进行书面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2. 交流各自完成的算式,讨论商与余数的具体含义和单位。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 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和疑问。
2. 布置家庭作业:完成练习题14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实践的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题:探索数学的乐趣:有余数除法的奥秘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这一课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孩子们理解这一数学操作的基本原理,更希望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感知余数的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性,理解并熟练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培养他们的试商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能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学的难点则在于帮助他们掌握试商的方法,以及理解“商乘以除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程将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每名学生将获得一张印有鲜艳蘑菇图案的练习纸,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带他们进入一个名为“数学王国”的冒险之旅,由可爱的皮卡丘引领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实践操作: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通过展示15个蘑菇,问题引发讨论:“如果每3个一份,这15个蘑菇能分成多少份?”引导学生通过除法算式15÷3=5来理解,并探讨其中的各个数的含义。
- 当每2个蘑菇一份时,讨论分法的可能性:“这样分,我们能分多少份?还剩下几个?这个剩下的叫做什么?”通过这样的讨论,让他们初步认识到余数的概念。
2. 进一步探索:
- 让学生尝试思考其他的分法,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分法情况,鼓励他们用算式表示这些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看到不同情况下的余数如何产生。
- 最后,让他们将各个除法算式进行分类,帮助他们总结规律。
3. 学习除法的竖式:
-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写除法的竖式,询问如何表示计算过程,强调每一步的意义,并通过反复练习(例如15÷2)帮助他们掌握这项技能。
- 小组练习之后,共同总结用于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通过设计基本和发展练习,让学生在逐步提高的难度中巩固知识。例如,让他们解答填空和竖式计算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推理和猜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与质疑:
在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并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