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题:变废为宝的创意课堂
课堂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学会用废弃物进行创新设计,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让幼儿明白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增强其环保意识,以家庭为单位来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相关领域:创造性艺术
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与手工操作
活动准备:
- 图画书《草地上的空罐头》
- 彩纸(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以及空罐头模型
- 各种绘画工具(如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等)
- 一台投影仪(可选,用于展示作品)
活动流程:
一、导入故事,吸引孩子注意力。
1. 教师宣布今天的主题,并展示绘本《草地上的空罐头》,引导孩子们一起欣赏。
2. 听完故事后,老师抛出几个问题:
- 小动物是如何处理这个罐头的?
-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转变废物为艺术品。
1. 学生讨论:“想象一下,如果这空罐头变得好看起来,它能变成什么呢?”让孩子们和旁边的朋友分享创意。
2. 各组分享自己的创意,讨论如果将罐头放置在不同的角度,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3. 教师提醒:现在让我们将这些罐头的创意画在纸上,加上一些背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艺术品”。
三、展示与评价。
1.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灵感与设计思路,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与鼓励。
2. 讨论垃圾的另一种可能性:“今天我们发现,原本要被丢弃的东西可以变得如此有趣与美丽!以后我们把更多废物带到学校,创造出不同的小作品。”
3. 最后,将所有绘画作品装订成一本“创意废物书”,分享给每个人阅读。
附:故事大意(重新概述)
在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只猴子发现了一个空饮料罐,认为这影响了环境的美观。他努力将罐头扔出,没想到罐头却继续流浪,到了兔子的家。兔子对它毫不留情地踢去,结果罐头又跌入小河。两只乌龟兄弟好奇地将它捞起,成为了他们的“运输工具”,远行探索世界。罐头从一个被忽视的物品,转变为旅行的伙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获取了从废物中发现新价值的启示。
标题:发现身边的“空罐头”
一、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分享自己对环境的看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思考,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 增强幼儿对保护环境的认知,理解保持清洁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大幅图画4套,两人一组的小图片若干,以及一些空罐头。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物品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些空罐头来展开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 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画。教师引导幼儿:请看看这些图片,有哪些动物在出现?它们在做什么呢?
1. 幼儿自由观察,对每幅图进行描述。
2. 集体讨论:你们看到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些什么呢?
(三) 深入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1. 展示第一幅图,让幼儿思考:小猴子为什么要把空罐头扔掉?
2. 接着看第二幅图,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再现小猪的反应,启发思考:假如小猪被砸到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3. 第三幅图中,小兔看到空罐头后会有什么心理活动?会怎么处理呢?
4. 在第四幅图中,引导孩子们思考小乌龟把空罐头当作了什么,它的行为会有什么不同?
四. 幼儿通过手中的小图片,分组进行自由讲述。在这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想法。
五. 组织幼儿进行完整的故事讲述,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 讨论时间:
1. 在小动物们的行为中,谁的做法更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为什么?
2. 如果大家都随意扔掉空罐头,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你看见有人乱扔垃圾时会怎么做?
主题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七. 延伸活动:“空罐头的故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讲述关于空罐头的有趣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标题:创造乐趣,环保从心开始:夯实幼儿园中班的环保意识
一、理解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头》不仅是一个讲述环保的故事,更是鼓励孩子们思考与创新的小品。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一个空罐头,借此启发幼儿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环保,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让他们领悟“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最后的情节,两个小乌龟捡起空罐头,巧妙地将其变为旅行的小船,这个画面生动地传达了废物利用的概念,激励孩子们去寻找身边的潜在资源。
二、设定目标
1. 激励幼儿发挥想象力,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所得画面,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是本次课的核心)。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感受到遵守环保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废物利用”的实践能力(这是教学中的关键点)。
三、准备工作
教具包括四幅教学挂图、每位幼儿一份图片材料,以及用空罐头制作的手工艺品若干,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方法
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及其注意力的及时变化,本次教学采用以下方式:A、激发兴趣;B、语言引导;C、直观展示;D、视听结合等多种方法,以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五、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引导兴趣的作品展示。
教师展示用罐头制作的手工艺品,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的来源:“有没有一起想看看这些有趣的东西是怎样做出来的?”通过激发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创设轻松的气氛。
第二环节:画面分析,鼓励大胆推测。
展示首幅挂图,询问:“空罐头砸到了谁?小动物们的反应是什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和表达,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的发展。
第三环节:细致欣赏,动手实践。
推动幼儿通过图片操作小组进行互动。通过同行的讨论与表达,不仅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理解故事,也促进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创造与分享,延伸学习。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你看见草地上的空罐头,会怎么做?”鼓励他们提出创意,并动手制作新玩具。这个环节不仅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受环境保护的教育。
通过本堂课,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能从中学到知识,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