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描绘我心中的小桃树

如何描绘我心中的小桃树(3篇)

更新时间:2025-01-08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围绕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小桃树》展开,旨在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桃树带来的童趣与情感。
第1篇:如何描绘我心中的小桃树
拓展

新标题:《小桃树的坚韧与梦想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坚韧”“理想”等词汇的内涵。

2. 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掌握插叙的叙述手法,理解文章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来自于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通过细读文本,领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托物言志表达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预习作业

1.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书写规范。

2. 查阅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例如“执着”。

3. 熟读课文三遍,做下不懂之处的标记。

4. 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关于小桃树的哪些情景。

教师准备:

1. 收集作者贾平凹的相关背景资料。

2. 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

1. 教师展示课题,带领学生讨论。

2. 确定学习目标,思考小桃树的独特性以及其与作者的深厚情感。

二、整体阅读,初步理解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细致体会每一句话的含义。

2. 以问题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小桃树怎么长出来的?

- 作者与小桃树之间的关系复杂,代表了什么?

- 小桃树遭遇挫折时,作者感受到了哪些情感?

三、深入探讨

1. 讨论“小桃树”的生长历程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 小桃树的种植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 作者“梦”的演变与小桃树的成长联系紧密。

2. 学生尝试理解文中插叙的叙述手法及其对情感传递的作用。

四、品读体会

1. 默读相关段落,思考小桃树面临的挑战,并分享想法。

2.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小桃树的坚韧精神。

3. 体会作者对小桃树深切感激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回顾

1. 回顾上堂课所学,学生分享对小桃树的理解和感受。

二、细致分析

1. 自由阅读课文,讨论小桃树在逆境中的表现。

2. 引导学生关注形象生动的比喻及其表达的深刻寓意。

三、探讨哲理

1. 分析作者为何感谢小桃树,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感受追逐梦想的执着。

2. 深入理解“人世的大书”的含义,探讨人生的艰险与坚持的力量。

3. 强调文章表面上在写小桃树,实则是映射作者自己的理想与情感。

四、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引出关于顽强拼搏的名言。

2.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奶奶的出现所传达的情感维度。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理解其深刻寓意。

2. 以《我的》为题,尝试运用插叙的手法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

小桃树的坚韧与梦想

(明线与暗线)

艰辛与成就

理想与信念

顽强与不屈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旨在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其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奋斗的勇气。

第2篇:如何描绘我心中的小桃树
拓展

标题:探索自我与理想的生长——《我的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并欣赏理想与奋斗的重要性,通过小桃树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 著重学习作者通过特定事物表达情感和理想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让学生领会作品的细腻情感与多层次结构,提升自读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小桃树所代表的坚韧精神,及其深远的人生哲理。

2. 分析小桃树与“我”之间的情感纽带,领悟作者的人生哲学。

教学构思:

1. 课前布置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预习,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2. 强调作者用小桃树象征自我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3. 结合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教师恰当提示并点拨,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采用多媒体手段,如有感情的朗读与幻灯片展示,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5. 鼓励学生进行演讲与表达训练,增强语言能力。

教具准备:

1. 电子投影仪

2. 幻灯片内容

3. 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程导入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图中有什么元素吸引你的注意?

学生回答:画面中的人物和小桃树。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揭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理想。

二、预习检查

教师询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知识点的点评与纠正。

三、指导自读(第一步)

教师进行生动的课文朗读,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事物和人物?(小桃树、叙述者、盆景等)

2. 为什么反复提到奶奶对小桃树的照顾?(反映奶奶与小桃树的密切关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3. 简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及其变化。(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四、深入理解(第二步)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速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 小桃树为何生长在角落中?(暗示其背景与困境。)

2. 小桃树显得瘦弱的原因是什么?(反映自我感受与遭遇的挫折。)

3. 如何理解风雨中小桃树的坚强?(启示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坚韧。)

五、文本分析(第三步)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特定段落,分析其中的隐喻与象征:

1. “蓄着我的梦”反映了怎样的情感?(表明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

2. “我的梦是绿色的”代表着什么含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如何理解“会孕育出一个桃儿”的深层意思?(传递坚韧努力的信念。)

六、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思考作者所传达的理想与追求。

七、能力训练

鼓励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最喜欢的植物或树木,讨论它们对自己情感的影响,并进行简短的表达。

八、作业布置

请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题目自拟,内容与小桃树类似,附上一幅插图,表达心中理想的生长与追求。

附:板书设计

《我的小桃树》——贾平凹

- 理想的象征

- 生命的坚持

- 情感的成长

第3篇:如何描绘我心中的小桃树
拓展

标题:小桃树的成长与心灵的追求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经历,如同一棵小桃树的成长故事。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语言文字,还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5个新词。

2. 默读课文,体会重点句段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3. 研究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所运用的细致手法和真挚情感。

4. 建立对于梦想与理想的坚定信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关键的情感表达,通过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 预习阶段:

- 学生通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段落划分。

- 教师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 查阅生字词,理解以下词语:

- 矜持:尽力保持一种严肃的姿态。

- 摇撼:被震动。

- 恍然:突然明白。

- 欲绽:即将开放。

- 淅淅沥沥:形容细雨的声音。

- 忏悔:请求原谅自己的错误。

- 悠然:轻松自在的状态。

2. 整体感知:

-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鼓励学生自读并思考小桃树的特征。

- 自主分析课文结构,共14段,分为开头引子和主体情节。主体情节里的多层内涵引出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思考。

第二课时:

1. 深入讨论课文:

- 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讨论:作者为何感到“忏悔”和“安慰”?

- 探讨作者描绘眼前小桃树的方式,理解其情感变化。

- 分析奶奶给桃子时的教诲对作者内心的影响,理解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讨论小桃树在院子的角落生长所带来的深意,以及其象征的精神。

2. 小桃树的象征意义:

- 探讨作者总结小桃树和自己经历的关联,如何通过小桃树的成长体现个人理想与追求的坚持。

- 理解小桃树在暴风雨中的挣扎与坚韧,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 总结与延展:

- 明确线索,分析小桃树的成长从埋藏的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展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通过小桃树的故事,激励学生在面对生活挑战时,也能够坚定心中的梦想,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课后反思:

通过对《我的小桃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在语言上进步,更能在心智上得到成长,明白每一段经历都是蜕变的契机。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如同那小桃树般,历经风雨,依然向阳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