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幼儿园中班科学心得分享:《小球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自然现象,享受动手实践的快乐。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使小球保持稳定。
3.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启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各自的探索过程与经验。
5.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活动准备:
1. 材料:乒乓球、不同种类的纸张(例如:报纸、复印纸、卡纸等)。
2. 知识经验:幼儿需要有一定的抛球和接球的经验,并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
3. 环境准备: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供幼儿自由操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门,观察小球。
1. 幼儿自发地玩耍乒乓球,观察球在不同表面移动的情况。
2. 教师引导孩子们将球放在桌边,观察球从高处掉落的过程,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小球会滚落。
二、设问与想象,激发思维。
1. 向幼儿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让小球不掉下来呢?”
2. 鼓励幼儿大胆分享他们的想法,并进行讨论。
3. 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只能用一张纸,能否让小球保持在高处不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 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纸,尝试不同的折叠和制作方法,努力让小球稳稳地待在上面。
2. 教师在此过程中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幼儿描述他们的操作过程和所想的策略。
四、分享与交流,展示成果。
1. 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如何使用纸张让小球站稳的经历。
2. 邀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设计灵感与制作过程。
3.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显眼的地方,鼓励大家欣赏彼此的创意,并一起讨论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活动反思:
科学的魅力在于不停地探索和发现。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动手能力,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科学,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使他们对探索未知的领域充满了热情。我们应继续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发掘科学的奥秘,享受探索的乐趣。
小小科学家:乒乓球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发现乐趣。
2. 学习乒乓球受热时形状变化的原理,理解其中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4.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好奇心和实验意思。
5. 提高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 若干乒乓球
- 透明的塑料杯
- 温水
- 吹风机
- 带有吸管的瓶子
活动重点及难点:
- 重点:观察乒乓球的变化过程。
- 难点:理解乒乓球从瘪到圆的原因和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球呢?”(收集小朋友的回答)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别的球——乒乓球,谁能告诉我这个球的名字?”
3. 对比:乒乓球和篮球的大小、重量,说说各自的特点。
4. “如果我给你们一个乒乓球,你们会怎么玩呢?”(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实验探索:
1. “我们有一个乒乓球,它受伤了,变瘪了,谁能帮助它?”(以角色引导引入实验)
2. 让小朋友们集思广益,提出帮助乒乓球变回原来的方法。
3. “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咱们一起看看能否成功。”
4. “我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启发孩子们说出材料名称)
5. “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呢?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
6. 将瘪的乒乓球放入透明杯中,倒入温水,讨论可能发生的变化。
7. “你们觉得乒乓球会怎么做?会不会沉下去?”(观察乒乓球浮起)
8. 针对刚才的实验,询问:“现在乒乓球怎么了?”引导孩子们得出结论。
9. “大家可以猜猜为什么乒乓球会重新变成圆形?它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促进孩子们思考)
小结:
乒乓球内部充满了空气,当它变瘪是因为空气被挤压。加热后,空气受热膨胀,推动乒乓球内部重新变回圆形。
三、活动延展:活泼的乒乓球
1. “乒乓球变圆了,特别高兴,它想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利用乒乓球的互动形式)
2. 使用吹风机让乒乓球飞舞,“你们想看看它跳舞吗?”
3. 孩子们观察乒乓球在气流中上下舞动,欢快地为它鼓掌。
4. “回去后也可以把乒乓球的舞蹈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一起体验这个有趣的科学现象!”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探索了乒乓球的秘密,大家都开心吗?我们下次课再一起做更多有趣的实验吧!再见,朋友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