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5篇)

更新时间:2025-02-0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涵盖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适合教师参考与使用。
第1篇: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拓展

活动主题:欢乐灯会与创意表达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用愉悦、自然的音调进行歌曲演唱,结合肢体动作,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

2. 学习并掌握表现“欢”字的音调变化,从而展现歌曲的活泼与趣味。

3. 鼓励幼儿尝试异唱形式的合唱,享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大胆用色和细致涂色的习惯,提升绘画能力。

5. 激励幼儿展开想象,自信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活动准备:

1. 收集关于灯会的短视频或图片资料。

2. 幼儿用书第3册第5页及相关教学挂图(包含不同风格的灯笼和节日元素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 观看语音活泼的灯会视频,之后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观看时的感受,比如:“你在灯会看到哪些特别的灯?它们的颜色和形状给你怎样的感觉?”

2. 歌曲学习:

- 学习歌曲时,首先模仿灯会现场的声响,体验“锣鼓声”的节奏。通过“嗡嗡--嗡嗡”的乐句,带入歌曲的氛围。

- 通过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识别并学唱“各式花灯,彩灯争艳,龙灯亮,凤灯舞”的旋律。

- 教师进行示范,鼓励幼儿自然加入其中,互动式的引导增强了参与感。

- 引导幼儿探索“欢”字的唱法,通过情境感受表现出歌曲的活泼与幽默。

- 组织幼儿进行对唱,培养彼此的默契,体验合唱的乐趣与收获。

3. 创造性表达:

- 在演唱过程中,鼓励幼儿在歌曲高潮部分创造性地做出模仿各种灯笼的动作,并停留在各种姿势上,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活动延伸:

- 设置一个灯笼DIY区域,提供材料和道具,引导幼儿进行简易的音乐表演和灯笼制作,鼓励他们在其中发挥创造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引导策略,结合多媒体资料带入课题,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孩子们在自由交流中,对灯会有了更深的理解,随后通过动手制作,成功提升了他们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我观察到,幼儿在讨论和表演过程中自信心显著提升,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第2篇: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城市与自然的艺术之旅

文章内容: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与讨论,引导孩子们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特点与差异。

2.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并绘制独特的建筑物和交通工具。

3. 提升孩子们对绘画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共同创作的乐趣。

5. 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装饰和美化活动。

活动准备:

1. 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城市风景和自然景观的照片。

2. 大幅画纸、彩色铅笔、水彩及贴纸等各种美术材料。

3. 介绍过的故事书,例如《森林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启发想象,产生创作灵感。

1.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城市和森林有什么不同吗?”通过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教师展示城市与自然的图片,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场景。引导他们将这些描述转化为图像和符号,比如将高楼大厦连同小鸟和树木结合绘制在纸上。

3. 分类布置绘画任务。一部分孩子可以画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另一部分则可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森林景观,分别在大纸与小纸上进行创作。

(二)共同创作,呈现“理想世界”。

1.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为每个组提供建议与指导,鼓励孩子们讨论和选择他们的主题与构图。

2. 配合分工,一些孩子负责绘制建筑轮廓与自然元素,其他孩子则用色彩进行填充与装饰,展现他们想象中的世界。

3. 完成后,孩子们将各自的作品剪裁展示到大海报上,形成一个多元的艺术作品。

(三)展览与分享,接受反馈。

1. 将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展览角落,每组选出代表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与意图。

2. 在欣赏过程中,大家可以进行交流与评论,分享各自的感受,选出最受喜爱的作品,并为优秀作品颁发小奖牌。

小知识小天地:城市与森林各具特色,城市作为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充满着现代的建筑与交通;森林则是自然的庇护所,孕育着丰富的生命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是我们探索与创造的动力,激励我们尊重自然,热爱生活。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连接这两种不同的世界。

第3篇: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拓展

标题:创造与环保:幼儿园大班趣味活动

内容: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和责任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创作的乐趣。

2. 让幼儿认识废弃物的多种利用方式,了解如何将资源循环利用。

3. 鼓励幼儿根据废弃材料的特点,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有趣的人物或动物造型。

4. 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

5.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与小伙伴共同创造。

活动准备:

1. 各类废弃物品(如旧衣物、塑料瓶、纸箱等)、剪刀、水彩笔、胶水、装饰纸。

2. 幼儿需能够简单地画出常见动物和人物的形象,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

3. 在活动室内张贴各种环保标语以及幼儿上次活动制作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活动过程:

1. 讨论环节

(1)教师展示各种废弃物品,邀请幼儿分享这些物品的来源,以及他们平时是如何处理这些物品的。

(2)引导幼儿探讨废弃物的再利用,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创造新的玩具或艺术品,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2. 观看短片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环保和废弃物处理的短片,随后分组讨论:哪些物品可以被再次利用?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创作环节

(1)导师展示自己用废弃物制作的艺术品,征询幼儿的意见。引导幼儿观察形状、颜色、材质等设计元素。

(2)幼儿开始自制自己的艺术作品,教师鼓励他们使用各种材料,并在创作中大胆表现个性。

(3)分享交流,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制作过程。

4. 户外活动

在户外,教师引导幼儿将他们的作品系在绳子上,通过奔跑和风的作用,让这些作品“飞”起来,体验自由和快乐。同时,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美好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环保意识,增强创造力,同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4篇: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秋天的魅力与变化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感受秋天的独特魅力,体会秋季的丰收与动植物为冬季做准备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通过观察和欣赏秋季景观,提高他们对文字和图画的感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中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情感。

4. 训练幼儿有序、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所见。

5. 让幼儿认识到故事中声音词使用的趣味性及其对情感传达的作用。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在活动前,通过故事和讨论增进幼儿对秋季特征的理解。

2. 物质准备:准备《秋天的雨》的课件、有声读物以及轻音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谜语吸引幼儿的注意,猜谜内容为:“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请幼儿思考,结合课题引导他们谈论秋天下的雨,与自然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小朋友们,大家想不想一起探讨一下秋天的雨呢?”

(2)基本部分

1. 请幼儿闭上眼睛,播放《秋天的雨》的朗诵,让他们沉浸在声音的世界中,初步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2. 逐步欣赏作品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引导幼儿深入观察画面,讨论文中提到的植物及颜色,鼓励他们发表看法。“小朋友,图中有些什么植物?这些植物的颜色都是什么?你们觉得它们行走在秋风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 在欣赏第三段的过程中,询问幼儿是否能感觉到秋天的气息,讨论秋天的味道,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语言描述。“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你们通常在这个季节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4. 通过分析第四和第五段,引导幼儿了解到动植物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明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小朋友们,秋雨就像是金色小喇叭,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觉得文中提到的小动物们是如何为寒冬做准备的呢?”

(3)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你们喜欢秋天的雨吗?在这个充满美丽的季节里,我们一起感到快乐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一遍内容,感受其中的美好。”

活动延伸

1. 继续探索秋天的变化以及四季特征,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2. 加深对动物如何过冬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3. 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的理解。

4. 组织幼儿分组表演,展现动植物如何为冬季做准备,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与合作意识。

第5篇:如何制作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课件
拓展

【活动目标】

1. 体验自然美,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热爱,激发对生命的思考。

2. 初步认识散文诗的特性,鼓励幼儿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诗句。

3. 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态度,树立做事应尽心尽责的理念。

4. 强化礼仪教育和劳动观念,让幼儿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 提前安排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和动物。

2. 课件、轻音乐《小鸟的歌声》

3. 收集绿叶、花朵、小动物等自然素材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聆听轻音乐

老师播放音乐,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感觉,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其深层含义

1. 让幼儿说说他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 请小朋友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三、结合课件讨论,深度理解散文内容

1. 小兔子在梦中见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 青蛙为何在期待谁的到来?

3. 瓢虫在梦中发现了怎样的秘密?

4. 小溪流又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5. 种子在梦中展望了什么未来?

6. 孩子们的梦里又藏着什么奇妙的故事?

四、结合音乐与课件,完整欣赏散文诗

在音乐的伴随下,老师与幼儿一同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中的韵味。

五、幼儿创作《我心中的绿色》

1. 根据所见的自然图片,引导孩子们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

2. 老师将幼儿的创作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与大家分享。

3. 孩子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诗句轻声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好与节奏。

通过这次活动,鼓励幼儿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培养他们对生命、对环境的热情与敬重,同时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