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5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2025年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课件,孩子们将在课堂上探索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好奇心,享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1篇: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拓展

标题:温度探秘: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表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温度表不仅是生活中的小工具,更是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变化的重要设备。本活动旨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气象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 激励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认识工具的重要性。

2. 理解温度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3. 开始认识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的变化并讨论其原因。

活动准备

温度表、冰水、热水、气温记录表,适合幼儿的安全探测器。

活动流程

1. 探索活动:温度表的秘密

(1)幼儿将手分别放在两杯水——一杯是冰水,另一杯是热水,感受温度差异。

(2)观察温度表中红色液体的变化,教师讲解液体的升降如何反映温度的变化。

(3)将温度表放入两个杯子中,观察液柱上升和下降,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

2. 认识温度表的构造和功能

(1)观察和讨论温度表的构成部分,包括液体、刻度、数字及其意义。

(2)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度数,学习解读刻度。

(3)使用温度表在热水和冷水中记录温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3. 讨论温度表的实际应用

(1)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温度表?让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

(2)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讨论不同气候条件对生活的影响。

4. 实践活动:户外测量气温

(1)带领幼儿到户外,选择有阳光和阴凉的地方,分别测量气温。

(2)记录气温变化,并讨论天气和阳光对气温的影响。

延伸活动

将观察到的气温数据记录在一个长时间的图表上,帮助幼儿发现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鼓励他们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试着进行 Measurement,并与朋友们分享结果,以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使用温度表,更提高了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第2篇: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拓展

标题:探索水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新体验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水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如无色、透明、无味等。

3、增强幼儿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幼儿:每组两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水和果汁,装有食盐的瓶子,每组一个,水盆和吸管各一个,纸巾若干。老师:制作字卡,内容包括“无色”、“透明”、“无味”、“流动的液体”和“无形”等。此外,准备漏斗、小铲子和一些小玩具。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有关水的丰富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开展话题: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它的特性。

3、引导幼儿观察水和果汁的颜色,询问孩子们:水是什么颜色的?果汁是什么色彩?通过比较得出水是无色的,并展示“无色”字卡。

4、让孩子们用小玩具放入水和果汁中,观察玩具是否显现出来。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在水中能够看到玩具,知道水是透明的,而果汁则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老师展示食盐,邀请幼儿闻一闻,询问他们感觉到什么气味。再让他们闻水,讨论水的气味如何,让孩子们明白水是无味的,并展示“无味”的字卡。

6、通过实验:水是如何进入桶的?

(1)让幼儿用小铲子将水舀入漏斗,观察水如何流入桶中。

(2)利用吸管,尝试让水流动,了解水的流动性,并总结水是流动的。

7、游戏环节,鼓励幼儿用手尝试抓水,讨论水能否被抓住,如何能更好地盛装水。引导他们理解水没有固定形状,展示“无形”的字卡。

8、与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召集孩子们一起复习字卡内容。

9、拓展讨论: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10、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分享各自的想法。

通过本节课程,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水的特性,还体会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及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3篇: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拓展

标题:幼儿园大班声音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对声音传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讨。

2. 体验声音传播中的神奇,提升团队合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以实证为基础的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4.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记录技巧。

活动准备:

1. 准备多根塑料管、若干塑料接头、可以放入管中的布料。

2. 准备关于声音传播的教学材料,如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启发幼儿使用一根塑料管制作“声音传递工具”。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秘密交流”游戏:一名幼儿在管的一端低声说话,另一名幼儿在另一端倾听,观察他们是否能够听清楚对方所说的内容。

2. 让幼儿两两合作,创作不同长度和形状的声音传递工具,再次进行“秘密交流”的游戏。通过对比,讨论不同的传声筒能否同时传递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是否一致。

3. 鼓励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多个听筒的声音传递系统,进行“多人通话”的游戏。

- 设定一个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三人一组进行实验,交换位置观察每个听筒接收到声音的清晰度和音量。

- 设计一个输入口和三个输出口的系统,四人小组进行同样的实验,比较不同听筒的反馈效果。

4. 让幼儿尝试在塑料管中放入布料,然后进行对比实验,探讨有无布料的塑料管在传声效果上的差异。

5. 利用教学挂图或课件,介绍生活中声音通过管道传播的实例,如扩音器、听诊器等,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活动延伸:

建议在幼儿园的走廊中设置较长的声音传递装置,让孩子们进行更广泛的实验和娱乐。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多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常常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在本次活动中,我尝试以朋友的角色参与,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探索与发现,增强了互动性,使他们感受到我的亲近,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探索兴趣,也让他们更愿意提问和分享。今后,我将在教学活动中继续尝试这种亲密的互动方式,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4篇: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拓展

标题:探秘动物自我保护的智慧

本文内容: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今天的主题是动物如何巧妙地保护自己,以此增强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将通过互动活动和身体表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首先,我们设定了一些学习目标:

1. 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不同自我保护策略。

2. 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生活习性的浓厚兴趣。

3. 借助表演活动,让孩子们从身体的参与中更清晰地感受动物的保护机制。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教具:

- 多媒体课件和相应的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

- 适合小朋友的动物头饰、用绉纸制作的“尾巴”,以及四个吸吸果冻瓶作为活动道具。

活动流程如下:

一、游戏导入:变身捉迷藏

1. 我们将以捉迷藏的形式引入课程。我会数到三,大家要迅速找个地方藏起来。

2. 游戏后,我们讨论:“为何有的朋友我能找到,而有的朋友却躲得如此巧妙?”这个讨论会帮助孩子们思考隐蔽与保护的关系。

3. 教师总结游戏带出的重要性,以及观察力对保护的帮助。

二、揭晓动物的隐身之术

1.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小动物们的隐身本领。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中的动物,看看它们是如何隐藏自己的。

(课件中会展示:枯叶蝶伪装成树枝、蜥蜴融入土堆、青蛙潜入草丛的场景。)

2. 通过身体表演,让孩子们模仿这些动物的隐藏动作。例如,模仿枯叶蝶如何展翅飞舞、蜥蜴如何静静贴在土堆上,或者青蛙是如何迅速潜入草丛。

3. 在讨论“这些动物采取了何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时,我们总结出它们的隐身本领。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巧妙地避开了捕食者的注意。

4. 最后,我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知道的其他能够隐身的动物,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探索动物的防护技能

1. 继续讨论那些动物还拥有的保护策略。我们会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2. 随后,观看影片资料,让孩子们重点注意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 提问环节中,请孩子们描述他们看到的动物及它们的保护妙招,激发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明白了动物的生存智慧,还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这一课程既是科学知识的传播,也是对孩子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培养。

第5篇:2025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的准备与思考
拓展

标题:探秘喷泉的科学奥秘

为了帮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体验乐趣,以下是一节有关喷泉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表达自身见解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孔的数量与喷泉喷射高度之间的关系。

3.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真相的成就感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准备几个大小一致的瓶子与瓶盖(孔的直径相同但数量不同),不同尺寸与形状的吸管、水、浅盘、地垫、报纸、观察记录表和清洁布。

2. 幼儿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回顾他们对使用喷泉的体验,明白力道的大小与水柱高度的关系。

三、活动过程:

(一)比较单孔与双孔喷泉的高度

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玩得开心的同时,提出“单孔与双孔喷泉哪个喷得更高?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2. 幼儿猜测与记录: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记录他们的想法,支持孩子们自由表达。

3. 实验验证:教师负责观察幼儿操作,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喷到自己身上或瓶子倒下,帮助幼儿找到解决方案。

- 指导幼儿进行比较,用合理的分工和合作进行实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4. 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分享各自的发现与感受,让他们体验到单孔喷泉喷得高、双孔喷得低的科学原理。

(二)多孔喷泉的高度探索

1. 提出新问题:展示有三个孔的喷泉,询问:“三个孔的喷泉会喷得高还是低?为什么?”

2. 幼儿猜想:激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猜测,并阐述理由。

3. 实验验证:依照之前的步骤进行验证与观察。

4. 结果与讨论:总结经验,理解孔的数量与喷泉高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孔越少喷得越高的结论。

(三)喷泉互动游戏

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谁的喷泉能将水喷射到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上,这不仅增加互动性,还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能使喷泉的水柱喷得更高,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和实验新设计。

该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和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从而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