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10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25年年度的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引入了丰富多样的课件,通过互动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第1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标题:创造与探索: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课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严谨和细致的观察习惯。

2. 鼓励幼儿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3.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4. 在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中,加强幼儿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

5. 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记录与表达方法,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实验材料(如水、沙、彩色笔)、观察记录表、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兔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水在阳光下会形成彩虹。小朋友们,谁愿意帮助小兔子一起来探究这个现象的奥秘呢?我们一起看看小兔子如何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通过多媒体演示,提出问题:

1. 小兔子在观察水滴时看到了什么?水是如何折射阳光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2. 你们觉得小兔子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这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这些观察到的内容?

3. 在我们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科学现象?比如,什么是浮力,为什么小船在水上浮起来?

4. 我们接下来要进行一个实验,看看不同的液体对光线的影响,大家准备好了吗?

三、实验环节,鼓励实际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不同颜色的水和透明的容器来观察光的折射。请孩子们记录下各自的观察结果,并分享他们的重要发现。

四、创造性的设计与分享:

实验结束后,每位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他们认为非常有趣的“光桥”——一种可以展现光线变化的装置。鼓励孩子们用彩色笔在纸上描绘出他们的设计,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设计。

五、展示与交流:

然后,邀请每个孩子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讲述设计背后的故事与想法。这样的分享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也让他们在交流中收获了新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

结束时,老师带领大家回顾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思考与探索,为科学的世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第2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海洋生物探索活动

学习目标

1. 增强孩子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通过讨论激发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发展孩子们的身体运动协调性,通过模仿和互动活动,增强肢体表达。

3. 引导孩子们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分享观察到的研究结果。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与感受。

活动准备

1. 海洋生物相关的毛绒玩具。

2. 关于海洋生态的短视频及动画片,特别是展示海洋生物与人类互动内容的资料。

3. 多种乐器,例如铃鼓、沙球等,用于活动中的节奏互动。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讨论/小组活动

1. 毛绒玩具引入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海洋生物的毛绒玩具,借助玩具与孩子们展开对话。

教师:你来自哪里?

毛绒玩具:我来自丰富多彩的海洋深处,生活在美丽的珊瑚礁中,还有许多朋友与我一起游玩。

教师:你们在海洋里喜欢干什么?

毛绒玩具:我们喜欢玩耍、游泳,还可以做出很多精彩的表演哦!

2. 激发好奇心

教师鼓励孩子们提出关于海洋生物的问题,适时进行引导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观看视频

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海洋生物及其习性,特别是它们与环境或人类的互动。

4. 知识分享

与孩子们讨论海洋生物的特点,例如某些鱼类如何进行迁徙、鲸鱼的歌声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角色扮演

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海洋生物在水中游动。教师用铃鼓发出不同的节奏,孩子们则根据节奏模仿对应的动作:一个节奏表示向上跳,两个节奏表示左转等。

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孩子们能够生动地描述所学的海洋生物特征,并能够有效地依据乐器声的引导进行相应的模仿动作,展现出他们对海洋世界的理解和想象。

第3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幼儿园小实验:雨的秘密与科学探索

活动目标:

1. 引导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实验,初步认识水分蒸发及降雨形成的科学原理。

2. 了解降雨对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4.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5. 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兔子和兔妈妈的木偶。

2. 实验设备,包括酒精灯、烧杯、玻璃片和火柴。

3. 多媒体教学工具,例如投影仪和相关故事幻灯片。

4. 故事《小水滴的冒险》。

活动流程:

一、木偶剧引入

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跟随小兔子与兔妈妈的故事情境。例如,兔妈妈带小兔子外出,突然下起了雨。小兔子好奇地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教师借此引入主题,鼓励孩子们思考这个问题。

二、动手实验

1. 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观察水加热的过程。

2. 总结实验结果:水加热后,空气中出现了水蒸气,解释“蒸发”这一现象。

3. 问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水蒸发的情况吗?”激发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与见解。

三、观察水蒸气

1. 孩子们观察玻璃片的温度,讨论其是冷的还是热的。

2. 在热水杯中冒出的蒸气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气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3. 通过将玻璃片覆盖在热水杯上,观察冷凝形成的小水珠,得出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后变成水滴。

四、使用幻灯片讲解

通过视听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降雨的原理。例如,太阳加热地表的水分,使其蒸发成气体,最终形成云和降雨。使用故事《小水滴的冒险》寓教于乐,并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雨的理解。

五、雨水与人类的关系

1. 和孩子们讨论雨的好处,例如滋润植物、补充水源等。

2. 同时也要谈论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比如洪水等,让他们理解自然的双面性。

3. 总结雨水如何为人类的生活服务,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为人类做贡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扩展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第4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2025年幼儿园生物启蒙课堂

课堂目标

1. 理解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认知蝌蚪和青蛙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2. 明白青蛙对自然环境的益处,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3.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自由表达思想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 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蝌蚪的成长和青蛙的生存。

2. 音频资料:青蛙的叫声,帮助孩子们感知动物特征。

活动流程

一、听觉引导,激发兴趣

- 教师:(以愉快的语气)小朋友们,大家听,这是什么声音?没错,是青蛙在叫!让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是怎么叫的吧!

二、探索蝌蚪到青蛙的蜕变

1. 展示蝌蚪的图画。

-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呢?”(蝌蚪)

- 引导幼儿说出蝌蚪的外观特征,鼓励他们分享观察到的细节。

2. 模仿蝌蚪在水中游动的动作,增加互动性。

3. 提问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 教师:“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 唤醒幼儿的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

4.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蝌蚪蜕变为青蛙的过程:

- 幼儿观察从卵到青蛙的成长历程,理解生命循环的重要性。

三、认识青蛙的习性与作用

1. 讨论青蛙的栖息环境。

- 教师:“青蛙喜欢在哪里生活呢?”(稻田、池塘等)

- 带领孩子们想象青蛙的栖息地。

2. 学习青蛙的呼吸方式。

- 教师指出青蛙用肺呼吸,同时能通过皮肤吸收氧气,这是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3. 了解青蛙的饮食习惯。

- 教师:“青蛙喜欢吃什么呢?”(例如:苍蝇)说明其捕食行为的特点。

4. 强调青蛙对农作物的益处。

- 教师:“青蛙可以帮我们控制害虫,这为什么很重要呢?” 利用这一点说明青蛙在农业中的角色。

5. 讨论青蛙捕捉和销售的问题。

- 教师:“有时市场上会有人卖青蛙,这样做对吗?”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益虫。

四、创意互动活动:青蛙的成长日记

- 启发幼儿绘制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强调故事的连贯性和自然的奇妙。

- 通过画箭头的方式,表现蝌蚪的生命周期,鼓励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物故事。

总结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青蛙和蝌蚪的知识,还鼓励了他们在小组中分享与表达,使他们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能对自然和生物的变化产生持续的好奇心与敬畏之心。

第5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活动主题:探索食物储存的科学

活动目标:

1. 理解食物储存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学会一些简单的储存方法。

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

活动准备:

- 各种类型的食品(新鲜的和加工过的)

- 不同风格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瓶子、罐头等)

活动流程:

一、引入话题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要存放食物?如果我们有很多食物,吃不完该怎么办呢?

通过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寻找储存食物的有效方法。

二、食物的储存方式

1. 引导孩子们思考各种储存水果的方法。

提问: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保持水果的新鲜?我们可以使用冰箱、罐头、冷冻等方法来储存水果。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储存方式,如晒干、泡制等。

2.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食物,探索不同食物的储存方法。

例如,谈到肉类如何处理、蔬菜如何保存等,让孩子们积极发现并讨论。

三、食品加工与贮存

1. 通过展示各种加工包装后的食品,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不同食物的加工过程。

例如,可以向孩子们讲解为什么牛奶需要消毒处理,蔬菜为什么要清洗等。

2.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包装上的信息,让他们了解食品的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促进对食物的认识和价值的理解。

四、维护食物的新鲜与安心

1. 引导孩子们讨论食物变质的原因和表现,帮助他们认识变质食物的危害。

2. 学习食物的保质期知识,强调保质期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懂得在适当的时间内食用食物。

3. 讨论食物的储存原则,如冰箱中生熟食分开放置和冷冻食品的再处理,确保健康安全。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会对食物的保存和加工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

第6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活动主题:中秋节与月亮的奇妙探索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及其象征意义,让幼儿体会节日文化的魅力。

3. 鼓励孩子们参与到中秋相关的手工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式各样的月饼盒和相关装饰材料,营造出中秋节的氛围。

2. 组织一个“你心中的月亮”主题绘画比赛,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展现他们的想象力。

3.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中秋食品区,准备月饼、水果和传统点心,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美食文化。

4. 布置一个专门的展示墙,展出幼儿记录的月亮观察日记和绘画作品。

活动过程:

1. 引导孩子们每天晚上进行月亮观察,并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月亮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与月亮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嫦娥奔月”的传说,增加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3. 动员家长带来不同口味的月饼,进行品尝活动,让孩子们在品味中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区域安排:

1. 天文学区:提供有关星系、月亮及星座的图片和书籍,激发幼儿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2. 手工创作区:准备黏土、彩纸和其他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与中秋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活动总结:

最后,组织幼儿进行分享与讨论,让大家交流在观察月亮和手工活动中获得的乐趣和感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悦中加深对中秋节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

第7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探索钥匙与锁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锁和钥匙,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规律。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准备多种锁、钥匙以及相关的图卡和游戏道具,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活动过程:

一、探究与观察

1. 幼儿自由选择锁具进行操作,观察不同形状的钥匙,感受钥匙与锁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2.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幼儿分析不同钥匙是如何与相应的锁匹配的,思考开锁的机制。

3. 引导幼儿探讨钥匙的结构,例如齿的形状和把手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钥匙的形状来判断其对应的锁。

二、童话故事联想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描述过门人如何通过正确的钥匙进入翡翠城的情节。这一情节引发幼儿对钥匙和锁的思考。

2. 鼓励幼儿主动尝试用自己找到的钥匙去开启不同的锁,帮助他们确认“每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的边界。

三、钥匙配对竞赛

1. 利用提供的锁和钥匙卡片,设置一个配对游戏。让幼儿为故事中的角色如多萝西和狮子等找出合适的钥匙。

2. 进行小组竞赛,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摇取卡片,快速寻找配对钥匙,看哪个组能最快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趣味游戏“锁的旋律”

1. 集合全体幼儿,学习一首儿歌,增加课堂的互动性:“锁上金钥匙,银钥匙,咔嚓一声,看看谁能最快打开。”

2. 在游戏中,一个孩子手持多把钥匙,大家随着儿歌的节奏一起吟唱。当歌曲结束时,这个孩子要将钥匙随机分散在桌上,其他孩子要迅速找到自己的钥匙来开锁。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团队协作,提升反应能力。

3. 讨论并决定每轮游戏的角色分工,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五、活动总结与自由探索

在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活动结束后,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继续玩耍,探索与锁相关的其他项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8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标题:探索小昆虫的美味世界

内容:

一、活动主题

小昆虫的美味探秘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探索小昆虫的饮食习惯,激发幼儿对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界的好奇心。

2. 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幼儿的观察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若干只小昆虫(如蚂蚁、蝴蝶等)、透明容器、采集工具(昆虫盒、网等)、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水果碎片、糖、盐)、放大镜、勺子。

五、活动过程

探究问题:小昆虫喜欢吃什么呢?

幼儿进行讨论。

(1)我看到小蚂蚁喜欢吃甜食。

(2)我观察到蝴蝶钟情于花蜜。

(3)我还发现有些小昆虫也会吃水果。

实验环节,动手实践:

(1)将水果碎片放入装有小昆虫的透明容器中。

(2)将糖放进去。

(3)尝试加入盐。

分享我的发现:

(1)我观察到小蚂蚁特别喜欢水果。

(2)我发现蝴蝶对花蜜情有独钟。

(3)我还注意到小昆虫对盐并不感兴趣,它们四处游荡。

六、注意事项

1. 实验时宜选择活跃的小昆虫,避免观察不到效果。

2. 为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建议在实验前让昆虫适度饥饿,幼儿的观察将会更为精准。

通过这样有趣的探索活动,幼儿不仅能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也能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第9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幼儿园颜色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 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颜色的混合变化。

2. 激发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中色彩的感知与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 动画故事《小蓝与小黄》的多媒体课件。

2. 红色、蓝色和黄色的水性色墨,每种颜色准备10瓶。

3. 塑料杯、色卡、毛巾、纸巾和调色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首先通过动画故事《小蓝与小黄》引入活动。在故事中,小蓝和小黄紧紧相拥,变成了美丽的绿色。请孩子们思考,如果他们告诉父母这个有趣的变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

二、颜色混合实验

我们准备了蓝色和黄色的颜料,孩子们现在可以亲手进行颜色混合实验,看看两种颜色结合后会变成什么。

1. 分组进行配色活动,鼓励孩子们遵循安全规则和操作规范。

2. 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问他们混合之后得到了什么颜色,这个颜色是怎么得到的?

3. 教师总结:小蓝和小黄变成了清新的绿色(出示色卡)。绿色象征着春天,你们能想到哪些绿色的物体?

三、更多颜色的发现

接下来,我们将加入红色颜料,继续探索更多颜色组合。

1. 孩子们继续分组进行新的配色实验,保持安全操作。

2. 鼓励孩子们互换位置,尝试不同的配色组合。

3. 再次询问孩子们,他们混合出了什么新颜色?这个颜色来自于哪些基础颜色的结合?

4. 教师总结:蓝色和红色的结合是紫色,而红色与黄色结合则形成了温暖的橙色(出示色卡)。紫色与橙色有多美丽呢?你们身边还见过哪些美丽的颜色?

四、颜色的户外寻觅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色彩。现在,让我们走出教室,去户外寻找那些迷人的颜色吧!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能找到哪些自然界中的美丽色彩,它们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颜色的混合,更增强了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更多美好的颜色!

第10篇:2025年幼儿园科学课程演示材料分享
拓展

标题:指纹的秘密:幼儿科学探索之旅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互动,帮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特的,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孩子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复制指纹,培养他们探索和实验的兴趣。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创造性思维和自身探索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准备好数字卡片、白纸、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以及一些指纹图案的书籍。

活动过程

一、手指观察与交流

1. 让孩子们自由提出有关手指和指纹的问题。

2.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指,进行互动讨论,比如讨论手指表面的纹路和形状。

二、实践操作

1. 讨论不同方法,如何将指纹记录下来,便于他人查看。

2. 幼儿尝试用美术工具,如颜料印刷在纸上复制指纹,或在橡皮泥上进行印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体验。

三、观察与比对

1. 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指纹复制品,分享自己的方法,突出多样探索的重要性。

2. 引导孩子们观察彼此的指纹,讨论每个人的指纹为何不同,以此得出每个人的独特性。

四、拓展思考

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指纹,身体上还有哪些特征也是独一无二的?

2. 讨论指纹的用途,例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安全方面的应用。

五、教师小故事分享

通过讲述警察如何利用指纹破案的有趣故事,介绍指纹锁的原理和好处,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新的热情。

总结:

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体会到科学观察的乐趣,也鼓励他们从小培养探索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指纹的多角度探索,孩子们结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独特性,并在欢声笑语中领略科学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