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的内容进行教学,具体包括教材第13页的例1及练习二的第2题与第4题的前半部分。
教材分析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尝试,并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如何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此外,通过引导学生使用集合学的方法表示数的因数,不仅渗透了集合思想,也为后续学习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运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其规律,能够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 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多种方法及其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以准确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
准备好投影仪、小黑板和相关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采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解题,找到所给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今天我想考考大家,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出示小黑板,开始进行复习:
1. 请说出以下数的关系:21和7,2×7=14,30÷6=5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
-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逐渐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可以吗?”
学生:当然可以!
尝试题目:14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辅导。最后进行信息反馈,板书出:
1×14
2×7
14÷2
因此,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 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1. 18的因数有哪些?
2. 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完全找到了吗?如没有,请完成。
3. 你有没有其他找法?请尝试并记录下18的所有因数。
随后进行信息反馈,板书出:
1×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14和18的因数,并探索其规律:
“同学们,你们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因数的?”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使用乘法和除法。
过程三:尝试练习
- 教师利用小黑板出示练习:找出30和36的因数各有哪些?
- 学生完成后讨论,分享他们发现的因数特点。总结板书出: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它的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布置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作为课后巩固。
四、课堂延伸
教授一个有趣的观察题: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请同学们思考。
五、课堂小结
教师结尾询问:“今天你们学会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吗?你们明白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纷纷交流。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2×7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1. 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2. 数字2、3、5的倍数特征
3. 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因数、倍数、质数与合数等基本概念,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 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数字2、3、5的倍数所具有的特征,提升数学理解能力。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进行归纳与总结。
三、编排特点
1. 精简概念,减轻记忆负担
- A. 在教学中不再使用“整除”概念,而是从乘法算式直接引入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 B. 对“分解质因数”的内容仅作为阅读参考,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
- C. 将公因数、公倍数的相关知识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强调其实用性。
2. 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
- 数论的知识较为抽象,尤其在高年级阶段,必须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具体编排
1. 因数和倍数
-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 通过乘法算式如2×6=12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每一个乘数是如何影响结果的。
- 进一步通过3×4=12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
- 鼓励学生自主探寻12的其他因数,促进探索能力的提升。
- 引导学生应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因数的特性
- 因数包括数字自身,小因数为1,并且因数的数量是有限的。
- 通过实例与练习,让学生从个别例子逐步推导出普遍结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倍数的特性
- 任何数字乘以任意非零自然数的积均为该数字的倍数,倍数的数量是无限的。
- 通过集合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视觉上理解倍数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公倍数奠定基础。
2. 数字2、3、5的倍数特征
- 2的倍数特征
-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偶数”引入,按钮观察2的倍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总结出其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奇数与偶数,鼓励他们用实际数字进行验证,但不求严谨性。
- 5的倍数特征
- 类似于2,学习5的倍数也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讨论同时为2与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
- 3的倍数特征
-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可以通过调换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来加深他们对该特征的理解。
3. 质数与合数
-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 根据20以内的数字因数个数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找出质数,包括逐个判断或使用筛法。让学生掌握100以内质数的一部分,并加深对20以内质数的熟悉度。
五、教学建议
1. 注重在概念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出发,深化对其他相关概念的认识,避免死记硬背。
2. 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因数和倍数,还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