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 学习生字:芬、券、盲、纯、汹。
2. 掌握新词汇: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3. 理解并分析重点段落:第8、9自然段。
能力训练点
1.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主旨。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分辨事物与相应的联想。
3.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 通过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深入体会其情感和思想。
德育渗透点
鼓励学生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才华的同时,也要学习他的善良与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重点:辨别课文中实在的事物与由此引发的联想,主要通过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来深化理解。
难点:理解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时情感的变化,通过重点词汇的含义解析来解决。
课时安排
本课设计为三课时。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检查预习,鼓励学生提问。
2. 全文通读,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这首世界著名钢琴曲,并介绍其背后的传说,生动地描述贝多芬创作的背景。
三、目标完成过程
1. 通过播放《月光曲》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回顾。
2. 检查预习,纠正发音,学习生字与新词。
3. 配乐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感悟课文内容。
4. 鼓励学生讨论文章讲述的故事,找寻创作背景。
四、课堂练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深入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创作者的感情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实际内容与联想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讲解
1. 复习前一课内容,明确文章过程中贝多芬的环境与情感。
2. 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关键段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课堂练习
找出第八、九自然段中的实在事物与联想,进行分析讨论,推动学生进行角色分读。
---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学习并讨论故事结尾,了解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 回归全文,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二、目标完成过程
1. 学习第三层内容,通过讨论和角色朗读深入感知文字。
2. 总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背景与意义,理解他对音乐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关怀。
三、课堂练习
通过背诵和朗读,培养学生的记忆与表达能力。
---
总结与扩展
鼓励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表达,写出生活中自己的联想与故事,引导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身边的世界。通过不同的写作练习,加强他们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
作业安排
1. 抄写生字和新词。
2.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 阅读其他相关短文,找出实在事物与联想的例子,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建立自信,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背景,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善良情怀。
2.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与联想。
3. 学习生字新词,能够使用“幽静”“陶醉”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时的情感状态。
2. 正确分辨课文中实在事物与由实在事物引发的联想。
教学时长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学生们,今天我们来讨论的课文主要讲述了谁的故事?
2. 出示贝多芬的画像,并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 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2025年诞生,2025年去世。自幼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能,十岁便举办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的生活环境非常艰难,但他对劳动人民感同身受,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其中,《月光曲》便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
3. 什么是“传说”?请大家说说课文中关于《月光曲》的传说部分是从哪儿到哪儿?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讲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曲子的经过,后半部分则是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背景。
4. 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议和纠正。
二、理解传说内容
1. 默读课文的相关部分,思考以下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了几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2. 引导讨论:
- 贝多芬总共弹了两首曲子。
- 第一首由盲姑娘请求的曲子,第二首则是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与盲姑娘的互动
1. 指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并纠正读音。我们要理解的几个关键词语有: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
2. 贝多芬受到人民喜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例如,他进行了多次旅行演出,甚至来到偏远的小镇。而盲姑娘能弹他的曲子,尽管因看不见乐谱而感到遗憾,这体现了她的音乐才能。
3. 盲姑娘一家贫困的表现从哪里看出来?
- 他们住在茅屋,哥哥是皮鞋匠,妹妹失明,且买不起音乐会票。
4. 针对盲姑娘安慰哥哥的那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什么品质?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十分懂事,能体谅哥哥的辛苦,同时展现了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 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 使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读音。
2. 请同学们指名朗读课文的一至七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会接连弹奏两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八至十自然段,在此过程中纠正读音。
- 贝多芬在弹琴时看到了什么景象?月光照亮了黑暗的屋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兄妹俩在他的身旁感受到了这份宁静。
2. 贝多芬的音乐与他看到的情景有什么关联?皮鞋匠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
- 皮鞋匠通过乐曲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月亮的升起,音乐带动了他的想象。
3. 盲姑娘的表情让皮鞋匠联想到什么?进一步讨论她“仿佛也看到了”的原因。
4. 为什么兄妹二人没有注意到贝多芬的离去?
-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享受着这一份人间的温暖与艺术的魅力。
三、练习分辨事物与联想
1. 在特定段落中找出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引发的联想。
2. 朗读相关段落,并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四、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
2. 预习《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设计
```
月光曲
贝多芬 盲姑娘
弹奏 想听 感动
再弹 入神 动情
```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才华,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够从音乐中收获美好与感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通过问题回答归纳课文主旨。
2. 掌握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汇的含义,如“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 感受《月光曲》的优美意境,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教学时间
总共3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问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 同学们,你们听过贝多芬的《月光曲》吗?它是来自德国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月光曲》的背后故事。
板书课题:17月光曲——德·贝多芬
2.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会了解到《月光曲》的创作背景,还会对贝多芬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聆听课文音频,整体感受
1. 我们先来听一段课文录音,大家要注意书中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查找新词的意思。
-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段主旨。
- 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认读练习。
3. 讨论课文的主题,明确它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并感受到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概括段落内容。
-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月光曲》。
- 第二部分详细叙述创作过程。
四、学习第一段
1. 轻声读第一段,讨论其与第二段的联系:
- 第一段总述,第二段具体说明创作过程。
2. 理解“传说是这样谱成的”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 完成作业第1、2题,进行字词组词练习。
---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目标
1. 复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强化学习目标。
二、初读第二段,归纳内容
1. 默读第二段,找出关键自然段以回答课后题目。
三、细读第二段,深入分析
1. 逐段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 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 理解盲姑娘与哥哥的情感交流。
2. 分析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的原因,强调他的体贴与关怀。
3. 学习第6至第8自然段:
- 理解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 讨论作品背后的情感深度,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课程内容
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贝多芬的音乐之美及其对社会的关注。
五、作业
1. 完成作业第3、6题。
2. 练习朗读第9自然段。
---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1. 听写生字新词,进行词语填空练习。
2. 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归纳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 指名接读课文,强调感情的传达与人物的情感理解。
三、总结与背诵
1. 讨论怎样背诵能更有效。
2. 分组进行背诵练习。
四、总结
1.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人文关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作业
1. 完成作业第15题。
2. 推荐课外阅读《马头琴的传说》。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还能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