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课件

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针对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通过生动的内容与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第1篇: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课件
拓展

教学目标:

1. 识记4个生字,能书写5个字,并根据“我的词语库”进行自主词语积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人物内心情感,并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受表达。

4. 通过描写角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到女孩对母亲的深厚爱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神态、动作及语言中深入理解其内心情感,体会她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其他作品资料、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 板书课题《最后一份晚报》。

2.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围绕课题进行讨论。

二、自读课文,深入理解爱意。

1. 自由阅读课文,并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 学生可以选择默读、快速阅读或朗读的方式,梳理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2. 自学课文:

- (1) 默读并标记出生字词,利用字典或上下文来理解。

- (2) 使用符号圈出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 (3) 依据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列出提纲,为复述故事做准备。

3. 自学反馈:

- (1) 理清事件发展的过程,为复述做好准备。

- (2) 小组讨论个人理解,分享学习体验。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探讨女孩对母亲的情感变化。

2. 学生尝试通过朗读表达感情的变化。

3. 指名试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学生分享已识记的生字。

2. 思考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 特别强调字音相近的字的区别。

3. 指导书写:

- A、观察书写要点。

- B、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 C、进行书写评价。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需要讨论的问题,并进行专注阅读找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 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3. 各组推荐发言,教师归纳出深入学习的两个问题:

- 作者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女孩对母亲的爱?

- 整个叙述过程,女孩的心理变化有哪些?

4. 教师对其他有效问题进行评价与解答。

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

1.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表达个人理解。

- 找出体现女孩对母亲爱意的文本支持,阐明观点。

2. 学生分享见解:

- 描述小女孩深夜在昏暗路灯下的情感。

- 理解她和妈妈的默契,体会她急切的内心情感。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捕捉女孩心情的变化。

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 思考作者看到女孩背影的感受,联想个人经验。

2. 带领学生回忆父母的关心与爱,分享曾经帮助父母的事情。

四、设计作业。

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撰写计划并实践。

第2篇: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课件
拓展

四年级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角色心理:通过对文中小女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抓住关键字,体验小女孩帮助妈妈的急切心理。

2. 情感朗读:鼓励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充分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深情厚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后一份晚报》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 词语探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述作者感受的词语,如“疑惑”、“惊讶”、“诧异”、“怔怔”。这些词语描绘了人物的什么?(表情和神态)。从最初的疑惑到后来的怔怔,情感的变化逐渐加深。请大家试着朗读这些词,感受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2. 角色描写:通过朗读,找到描写小女孩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以了解小女孩的性格特征。先个人体会,然后与同桌分享感受。

3. 情感渲染:关注文中的一二段,分析作者的疑惑原因,感受小女孩的心理状态。她大约十岁,清秀的外貌配合那条小辫子显得天真可爱。接着,请同学们品读这一段,感受其急切的情感。

4. 情节分析:在课文3-6段中,观察小女孩为何迫切要求帮助。通过动作“塞”,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妈妈的关心。讨论“塞”这个字的含义,理解她的细心和周到。

5. 疑问深化:买完报纸后,作者的疑惑进一步加深,从文中段落可以看到小女孩的紧张与期待。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索作者的心理变化和小女孩的细腻特质。

6. 情感升华:在文章11段中,揭示谜底。描绘母亲等候的情形,时间之长更显得小女孩的孝心和责任感。讨论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并理解当时的情境下,她心中只想帮助妈妈的焦急。

7. 总结分析:通过各类描写,读者能看到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女孩,她对母亲的深情感动了每一个人。全班一起练习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情感的流动与变化。

三、拓展延伸:

1. 情感反思:思考作者的疑问是否得到了解答,通过欣赏小女孩的行为,感受到她给予母亲的爱。

2. 爱的使者:小女孩在黑暗中帮助母亲,这份行动反映出一个悠久的主题:母爱与孩子的反哺。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3. 分享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为父母做的事情,哪怕是小小的举动也能感动父母。借此增强学生对家庭爱的理解与表达。

4. 总结反思:今天我们通过这个故事,体验了母女间深厚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怀。无论生活多么繁忙,请记得用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这份爱,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四、板书设计:

- 主题:最后一份晚报

- 小女孩与卖报者的对话

- 急切、疑惑

- 惊讶与孝顺

- 心疼与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培养出对家庭、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第3篇:四年级语文课程《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课件
拓展

四年级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新生字词,以丰富词语积累。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简单复述。

3. 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并感知课文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教具准备: 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妈妈照片,并用一句话简要介绍。

2. 教师总结: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对你们的妈妈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你们满满的爱意。那么,在我们寻找爱的方法时,学习《最后一份晚报》这篇课文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二、提纲导读,自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认真圈出生字新词,并在旁边默默练习读音。

2.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3. 读完短文后,请写下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 教师展示含拼音生字卡片,指名阅读,其他学生纠正发音。

2. 强调“诧”“怔”等生字的卷舌音,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

3. 引导学生使用新词组句,以加深对生字的了解。

4. 全班齐读生字新词,加深记忆。

5. 请学生分享对课文所讲故事的理解。

四、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感。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故事中,小女孩用一枚硬币买报纸,是为了让“我”帮助她妈妈。这背后蕴含了怎样的亲情呢?我们下节课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与学习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让“我”去买晚报,领悟她的孝心。

2. 总结全文,拓展思考,分享个人感受。

3. 朗读课文要有感情,体会文字的温度。

教学重点: 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培养关心与孝敬父母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诗句想象画面,体悟到小女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齐读。

2. 引导学生使用以下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

3. 学生反馈:是什么让作者产生了疑惑与惊讶?

二、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1. 提问:小女孩为何要买这份晚报?引导学生答出她的动机。

2. 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这份报纸的销售难度,并分析背后的情感。

3. 教师总结:小女孩深知等待的辛苦,因此想用自己的方式减轻妈妈的负担。

4. 思考:小女孩的行为引发“我”的什么感受?请同学们想象,如果是你,看到这一幕会有什么想对小女孩说的话?

三、总结延伸,分享感受

1. 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小事往往能深深打动心灵,问学生是否有感动的实例分享。

2. 鼓励学生表达:读完课文后,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或者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3. 教师总结:关心与爱并不需要大投入,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爸爸妈妈的爱无处不在,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要用真心关爱他们,做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情丰富。

2. 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爱意。

板书设计:

《最后一份晚报》

疑惑 - 掏钱买妈妈的报纸

惊讶 - 一切只因爱妈妈

诧异 - 不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