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课件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课件分享(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为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课间十分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课外学习体验与社交能力。
第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间活动。

2. 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掌握“将”、“着”这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并能够写出“输”和“胜”的反义词。

3.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加深对句子意思的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如何围绕总起句详细描写“丢沙包”活动。

2. 学会为第二自然段添加总起句。

- 难点:

- 理解活动中人物动作的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并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3. 明白第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的。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

- 通过出示课题“课间十分钟”,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期待。

-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内的活动,例如:打球、聊天、玩游戏等。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与书写。

- 通过反馈环节,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音形。

- 欣赏课文的段落,讨论写了哪些课间活动,重点活动及其对应段落。

3. 学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理解“沸腾”的意义,并寻找合适的同义词。

- 自读第五自然段,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识别总起句和分述内容。

4. 课堂作业

-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如何围绕总起句写“丢沙包”活动。

2. 学会为第二自然段添加总起句。

3. 品析词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 理解利用总起分述方法写作。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 听写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 在小黑板上填写各个课间活动,譬如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2. 学习“丢沙包”段落

- 默读相关内容,画出总起句。

- 分析这一段从丢包和躲包的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3. 深入理解

-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丢包”和“躲包”的句子,找出相关动作词汇。

- 讨论这些动作词传达的意义及其对描写的贡献。

- 探讨“欢畅”的同义词,学习如何发现语言的多样性。

- 强调朗读的技巧,让学生表达出课文的情感。

4. 小结

- 总结“丢沙包”活动的描述方式,强调从两个方面来写作的重要性。

5. 分组学习“打乒乓”段落

- 自学该段落,尝试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表格填写。

6. 学习“爬竿”段落

- 模仿之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反馈。

7. 比较分析

- 将三项活动进行比较,讨论哪一项写得更生动形象,并探讨原因。

8. 课堂作业

- 进行写话训练,尝试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或“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然后分述不同的活动,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在参与课间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第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独立阅读的课文,主要描绘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内参与多种活动的情景,特别是详细描述了“丢沙包”的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课间活动的乐趣与活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认识三个具体的课间活动。

3. 学会按顺序写作,强调抓住重点与细节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准备小黑板、投影仪,以及四张幻灯片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表演多种活动的动作(如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询问学生这些动作的名称及在课间是否参与过类似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幻灯片,以情景引入课题:课间十分钟。

2. 检查预习

提醒学生上节课作的预习任务,检查他们对生字词的理解情况。

- 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轻声朗读,纠正错误。

- 着重检查以下重点词汇的理解:

① 沸腾 ② 回合 ③ 纵身一跃 ④ 敏捷 ⑤ 张望 ⑥ 海底捞月 ⑦ 欢畅

- 总结概念和用法。

3. 自学课文

引导学生依据前两课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思考下列问题:

- “课间十分钟”中包含哪些活动?为何重点仅讲这几种?

-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干什么活动?列举出具体的活动(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 重点描述了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4. 同桌交流

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学的结果,互相交流理解。

5. 集体讨论

针对学生的自学结果,集体讨论2-3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以及根据幻灯片回答问题,帮助他们理清顺序。

6. 教师引导学习第4题

- 讨论打乒乓球的部分,询问学生找到的重点词和句子,利用幻灯片展示如何描述这项活动。

- 在讲爬竿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重点描述了谁,以及是怎样爬的。

- 在丢沙包的讨论中,重点分析活动内容及关键动作词。

7. 讨论活动重点

讨论为何重点只描述这几种活动,分析其原因并总结文章结构的合理性。

8. 总结

强调课文首先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活动,由于活动丰富多样,作者选择性地着重写了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特别是丢沙包写得详细且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其他活动则以列举形式出现,使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范例。

9. 第二次尝试练习

- 学生完成《课文练习册》中的自测练习,包括简要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课间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项。

- 组织班级讨论,评定分享内容,增强互动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与大意,掌握课文的核心信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深入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3. 能够流利地诵读课文的前3段,准确理解其主要情节与描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第1-3段中关键的词句及其表达的情感。

- 难点: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总分结构,理解各段落的关系与内容。

三、教学准备

- 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汇卡片,相关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导入新课

- 教师提问:同学们,下课铃一响,你们都做些什么呢?能分享一下你们的课间活动吗?

- 引导学生畅谈,激发课堂气氛。

2. 听课文,了解大意

-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倾听课文,教师引导讨论课文涉及的活动内容,分段归纳。

3.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 (1) 哪几项活动在课文中有详细介绍?

- (2) 哪几段属于总分段,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

4. 学习生字新词

- (1) 正音练习:乒乓、竹竿、沉着、纵身一跃、小将等。

- (2) 多音字注音练习,并引导寻找其他读音的使用情况。

- (3) 反义词的认读与书写。

- (4) 填写表示“看”意的词汇,增强词汇量。

5. 详细讲解第1段

- (1) 学生们朗读课文,划分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2) 理解“沸腾”一词,探讨校园里为何会在短时间内热闹起来。

6. 讲读第2、3段

- (1)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每段介绍了哪些活动,反映同学们的参与状态。

- (2) 找出表现同学们快乐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巩固记忆。

2. 完成课程作业本1-3题,提升理解能力。

教后记

在反思本课时,发现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理解较深,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仍需加强,后续课时可增加字词游戏活动。

第2课时

1. 复习检查

- 听写上节课的生字词,齐读第1-3段,巩固记忆。

2. 讲读第4段

- (1) 学生默读,找出中心句;

- (2) 小组讨论,分类描述“有劲”的活动。

- (3) 理解“躲包的同学”的胜利原因,强调团队合作与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3. 总结全文

- 学生总结课间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教师鼓励大家在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

作业

-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6题,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与课堂表现,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活动的精神,也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培养。

第3课时

目标

1. 继续学习总分段的写作技巧,通过课文第5段的分析,以点带面进行总结。

2. 实践写作,根据设定的总起句,写出分述内容。

复习环节

- 听写词语,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提升。

实践写作

1. 学生用“课间活动真丰富”作为总起句,分述线索进行写作。

2. 选定“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模仿“丢沙包”的写法,分开叙述不同角色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课外活动的热爱与参与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