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融、泞、迈、虔、佑”这五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等六个词语,并通过学习所掌握的方法来理解不熟悉的词汇。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明白诗歌叙述的是一位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这一平凡而感人的事情,学习他关心老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学习方法去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课文开头对老妇人的详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感受到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善良和关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开场提问: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帮助过陌生人呢?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2. 学生交流后,引出课题:“别人的妈妈”。全班齐读标题。
3. 过渡:此课讲述的虽然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心灵之美吧!
二、自学课文,认字词
1. 学生自学要求:
(1) 自读课文,注意字音,确保句子连贯。
(2) 识记生词,自行标出不懂的词汇,并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这些词语。
2.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老师指导纠正。
(2) 出示词语进行识记和理解:“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等等,并强调某些重点音节的发音。
三、深入欣赏课文,感受情感
1. 默读前几节,讨论老妇人的处境:
(1) 分析老妇人在拥挤的街道和泥泞的路面上的困难。
(2) 引导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情感。
(3) 填空练习:描述老妇人的情感状态和想法。
2. 观察马路上的人们:
(1) 朗读相关段落,讨论人们的不同反应。
(2) 引导学生评价路人对老妇人求助的无视。
3. 介绍小伙子的出现:
(1) 学生默读小伙子帮助老妇人的情节,找出动词,体会动词在描述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分享读后感受,探索脉动的情感。
(3) 辩论青年人与朋友之间的对话,讨论友谊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4. 理解最后几节的含义:
(1) 男女生分组朗读,总结对话的意义。
(2) 理解“虔诚”和“保佑”的内涵,分享个人感受。
四、总结与拓展
1. 概括诗歌的写作特点及其形式,强调其独特的韵律。
2. 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押韵的字,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3. 组织小组合作,尝试将诗歌改编为课本剧,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故事,以增进理解。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还通过感人的故事,体会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识记3个新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2. 学会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汇及其用法。
3. 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诗的朗读和表演,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学习诗中小伙子关心老人的品质,培养同学们的关爱之心。
教学重难点:
- 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诗中的生词,并体验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旧知:同学们,记得《木兰诗》吗?谁能给大家背诵其中的一段?(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背诵)
2. 引入主题:这首诗讲诉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诗歌叫作叙事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的叙事诗——《别人的妈妈》。
3.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当中有没有引起你们的疑问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找到答案。
二、了解故事:
1. 教师范读:老师将为同学们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认真聆听,同时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2.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你理解的故事大意,比如说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小伙子帮助一个年轻的母亲过马路,而这些细节又展示了他善良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三、自学课文:
1. 个人学习: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确保字音的准确,通顺地朗读全篇。
- 找出你不理解的词汇,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去理解,比如查词典、询问同学等。
- 如果在小组内有无法理解的词语,稍后可以在全班共享时讨论讨论。
2. 共同交流:
- 可以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课文。
- 交流已理解的词汇,分享你所使用的方法。
- 提出尚不理解的词汇,集体讨论,教师可以补充说明:例如:
- 融雪:表示春天融化的雪;
- 迟疑:表明在做决定或行动时的犹豫不决;
- 保佑:意味着在信仰中求得神灵的帮助与祝福;
- 虔诚和祷告:在宗教信仰中表示一种尊敬和请求神灵的态度。
四、积累与运用:
1. 小组合作:同学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读和表演这首诗,例如: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男女生分段朗读,或者加上肢体动作进行表演,甚至是排练小型课本剧。
2. 师生评价:请同学们分享并互相评价表演的表现,结合诗歌的主题内容进行讨论。
3. 情感反馈:在这首诗中,你们有哪些感受,或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同学们可以从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方面进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新知,还能提升对叙事诗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同时在情感上培养关心他人的美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诗中的小伙子一样,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本课文是一首充满温情的外国叙事诗,主要描绘了一个年轻人主动帮助一位被忽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感人故事。诗歌每两行构成一节,整体形式独特且优美,整体共计十三小节,句子之间大多押韵,朗朗上口。虽然词汇量不大,但其情感深邃,适合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节奏与韵律,甚至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词句的简析
- 泥泞:指路面被泥水淤积,给行走带来困难。
- 迟疑:表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小心翼翼:形容行为特别谨慎,丝毫不敢大意。
- 虔诚:展现一种恭敬和真诚的态度。
- 保佑:在此处指神明的保护与庇佑。
- 关照:意味着对他人的关心与照顾。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人际关心和助人为乐的主题有基本认识,能够理解故事传达的情感。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蕴含的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 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并理解六个相关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
3. 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习小伙子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
- 学生:标注小节号和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1. 正确读出带点字的读音。
2. 进行形近字组词。
3. 抄写重要词语。
4. 理解“虔诚”、“迟疑”、“关照”等词语的意思。
5. 填写适合的动词,以训练词汇的活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帮助过陌生人,鼓励分享经历。
-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别人的妈妈》,并提到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 小组交流课文内容。
- 全班讨论感动和不明白的部分。
三、学习课文
- 读诗歌并分析小伙子对老妇人的关心,包括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绘,她的情感与行动。
- 讨论路人对老妇人的态度,特别聚焦小伙子的行动,寻找关键句子加以圈画。
四、说一说,演一演
- 小组活动中,学生根据提示表演诗歌的内容,抓住每个角色的特点与对话。
- 各小组选择代表展示,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朗读与演绎。
五、作业
- 熟读课文并完成相关填空任务。
- 改写句子,保持原意。
- 自选作业,将叙事诗改写为一篇小作文,鼓励运用想象力和形象描绘。
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 关心老人、帮助他人
- 老人:穿着破旧、行走迟缓、渴望帮助。
- 行人:匆忙而过,未曾驻足。
- 孩子:擦肩而过,未曾停留。
- 青年:主动、温暖、关怀。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从小伙子的给予中感受到关爱与责任,并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