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蒙蒙细雨》
教学目标
1. 认识及书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
3.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
1.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教具准备
- 自制多媒体课件
-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本课需要2课时完成。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汲取知识养分的重要时光。老师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默默付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一起看看藏族的孩子们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出示课件,指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图画。
- 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
- 图中有哪些人在做什么?
-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说明这是一位藏族老师在雪山脚下的小学校里为孩子们讲课。
3. 总结看图的方法:
- 首先按顺序观察图中的内容,其次捕捉重点。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生字。
2. 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理顺句子。
3.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意思。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 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 小组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字音,重点指导“藏、蒙、翅、脆”等字。
3. 书写指导,重点关注“瓣、辨、翅、滴、露”等生字。
4. 词语解释,包括“漫步”、“天幕”、“分辨”、“清脆”、“眺望”。
五、看图理解课文
1. 找出描述图画的重要段落。
2. 指名朗读相关段落,其他同学标出描写的句子。
3. 向学生展示多种朗读形式,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 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传播知识的呢?下节课继续探讨。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本课生字生词,巩固记忆。
2.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 快速默读课文,标出重点句子。
- 描写春雨的句子,用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 例如:“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的少女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通过这些句子感受春雨浸润自然的美。
2. 深入理解比喻句的含义:
-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讨论为什么作者使用这个比喻。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
1. 再次展示课件,让学生想象画面。
2. 自由读第4自然段,指名分享理解。
3. 教师引导理解:藏族女教师的教学犹如春雨滋润万物,知识悄然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
4.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美丽的自然景色赢得我们赞叹,更有人情的温暖和知识的传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如同春雨滋养万物,不断成长。
---
板书设计
```
3、蒙蒙细雨
- 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 蒙蒙细雨
- 田野湿漉漉
- 山村似童话世界
- 云雀翻飞欢叫
- 教室书声琅琅
```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蒙蒙细雨》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学习句式特点和它们的表达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2. 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象征思维能力。
3. 通过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口语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让学生体会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伟大,感受母亲为家庭和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 比较句式的不同与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及其对文章情感的烘托。
教学准备:
- 投影仪、录音机、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课:
-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所学的第一段,明确文章背景为蒙蒙细雨的早晨,介绍了主要人物。今天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2.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播放课文第二段的录音,学生思考内容的主旨。
(2) 交流讨论结果,得出妈妈冒雨回家取蓝的原因。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母女间的意见分歧及其各自理由,引导学生思考哪一方的意见更具说服力及其原因。
(4) 在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式训练:
- 比较两种表达形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句式的层次感与重点。
- 学生练习改写句子,并讨论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 角色朗读,感受文字中的情感,深入理解妈妈的品质。
3. 学习第三段:
(1) 全班齐读课文,增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 引导学生思考结尾与开头的联系,体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3) 比较这两部分的写法,体会它们的作用,特别是“细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其深层含义。
4. 总结全文:
- 强调母亲和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读写练习:
- 学生想象许小燕在知道妈妈冒雨送蓝后会有怎样的反应,鼓励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6. 课外延伸:
- 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的烈焰》,并讨论其结尾的象征意义,深化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语言的魅力,还能够在触动人心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暖与爱,培养对教师与母亲这两种角色的理解与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