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积木数量探究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积木数量探究课件(3篇)

时间:2024-12-17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理解“有几块积木”这一数学概念,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互动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积木数量探究课件
拓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几块积木》课件

教学内容:

本课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和第7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能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际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用乘法算式直接表示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难点:

能够从乘法的意义出发,解释乘法列式的原因。

教学课时:

本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好展示“有几块积木”的课件,或制作相关的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堆整齐的积木,问学生:“这么多积木,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又准确地数出来?”(板书题目:有几块积木?)

二、问题解决

1. 学生可以独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一堆积木的数量。

2. 组织小组讨论:请每个学生分享他/她是如何数的,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 示例:5 + 5 + 5 + 5 + 5 + 5 + 5 = 35(代表七堆5块),5 × 7 = 35(同样的结果)。

- 示例:7 + 7 + 7 + 7 + 7 = 35(代表五堆7块),7 × 5 = 35(还是相同的结果)。

3. 讨论使用的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会倾向于使用乘法)

4. 总结:我们得出结论,乘法计算比加法更为简便,因为乘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快速计算方式。

5. 从前面的例子中发现,当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交换位置时,结果(积)保持不变。

三、巩固应用

请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1、2、3和4。

-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 鼓励学生分享每个乘法算式中数字的意义,并汇报并纠正答案。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学到了:

- 乘法的意义

- 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

- 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请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一练”的第1、2、3题,巩固所学知识。

附录:

本课的内容参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2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积木数量探究课件
拓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几块积木》课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巩固乘法的基本含义,使学生能在不同情境下识别并书写相应的乘法算式。

3. 教会学生记忆乘法算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确保能准确无误地读和写乘法算式。

4.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运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深化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运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积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儿童乐园》,认识了乘法的概念,发现了乘法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中是多么方便快捷。今天我们继续深化这一知识,学习如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旧知

1. 请同学们一起跟我读以下乘法算式:

- 2×3=6,3×2=6

- 5×4=20,4×5=20

- 3×7=21,7×3=21

2. 根据描述说出乘法算式:

- 6个8相加的算式是什么?

- 9个2相加的算式是什么?

- 3个5的总和是多少?

3. 讨论苹果的总数:

- 如果用加法,7 + 7 + 7 + 7 + 7=35(个)。

- 如果用乘法,7×5=35(个),或者5×7=35(个)。

三、学习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让我们来一起观察和讨论这些积木的状态。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 学生A:这些积木有很多颜色,真好看!

- 学生B:摆得一排一排的,非常整齐!

- 学生C:我看到有5排积木,每排都有7块。

教师:非常棒的观察!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积木一共有多少块?

在学生们慢慢数的时候,教师引导大家使用乘法。经过讨论,大家发现:

- 如果横着数,每排7块,总共5排,我们可以用7×5来表示,这样数数会更快捷。

- 如果竖着数,每列5块,总共7列,也可以用5×7表示。

教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细致,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到了积木块数的规律!现在我们再试着列出算式来了解这个过程。

记录下来:

1. 横向:7×5=35(块)

2. 纵向:5×7=35(块)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算式:

- 7的意思是每排的积木数,5代表排数。

- 5表示每列的积木数,7是列数。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的学习中,大家通过观察、讨论和计算,体验了如何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 有几块积木

- 7×5=35(块)

- 5×7=35(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乘法的基本应用,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个数学工具。希望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大胆尝试,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第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积木数量探究课件
拓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几块积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 能够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并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熟练改写为乘法算式。

3. 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4.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实际的积木玩具。

- 学生准备:若干块积木。

三、教学重点

- 使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深入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难点

- 正确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并能够解释算式所代表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开场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有谁能告诉我,积木可以摆出哪些好玩的图形?”随后出示摆好的积木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识

- 观察与讨论

-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积木,询问:“一排有多少块积木?一共有多少排?那总共又有几块呢?”让学生依次回答,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分享不同的观点。

- 通过举例引导,例如:如果每排有7块,且有5排,那么我们可以用乘法表达为7×5或5×7。

- 独立与小组活动

-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解答其他相关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拓展他们的思维。

3. 教学效果测评

- 乘法算式的书写

- 展示两幅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参与游戏的总人数是多少?”以及“老师送来了多少瓶饮料?”引导学生根据图示算出乘法算式。

- 填空练习

-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题后,选出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重点讨论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比如“求5个6的和,或者求6个5的累加”等。

- 互动游戏:送信

- 教师准备乘法算式卡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送信游戏,通过游戏巩固乘法的运用和理解。

4. 拓展练习

- 情境引导

- 展示书P9.4的情境图,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小组内共享分析结果,比赛看哪组提出的问题更丰富更有趣,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使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在合作与交流中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探究的精神,继续发掘数学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