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年以后》课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5个一类生字和5个二类生字,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学习一类生字,通过图片表达和交流成语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幽默漫画,让学生感受幽默的魅力,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鼓励他们多观察漫画并尝试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本课的5个一类生字,理解漫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漫画,初步了解其意思;学习一、二类生字;理解四个成语的内涵。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呢?”引入《一年以后》这组漫画。
2. 小组观察与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漫画,选择自己喜欢的幅数进行讲解,同时讨论相应成语的意思。
- 进行小组汇报,鼓励展示各自的见解。
- 第一幅图:描绘春天,小树发芽,父亲与儿子比高。[比肩而立:并肩而立。]
- 第二幅图:儿子注视父亲在小树上标记。[有目共睹: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 第三幅图:冬天,树叶落下,雪花纷飞。[寒来暑往:形容季节交替。]
- 第四幅图:翌年春天,父亲和儿子再度比高,儿子未能超过小树,父亲惊讶不已。[目瞪口呆:形容非常惊奇。]
3. 理解漫画:让学生尝试讲述漫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增强表达能力。
4. 朗读对应成语:鼓励学生一起读出漫画下面的成语,加强记忆。
学习一类生字:
- 者:独体字,可以扩展为“作者”、“学者”。
- 睹:左右结构的字,表示“看见”。扩展词有“目睹”、“睹物思人”。
- 暑:热的意思,与寒冷相对。扩展为“暑假”、“暑天”。
- 登:有爬升的意思,可扩展为“登山”、“登陆”。
- 呆:形容迟钝或脸上表情麻木。包括“呆若木鸡”、“呆头呆脑”等词汇。
书写指导:
- 引导学生书写“登”字,特别注意其笔画与笔顺。
作业:书写一类生字,并收集有关三毛以及父与子的漫画或生活中的常用标志。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1. 读写练习:选择喜爱的词,运用到句子中。
- 观察图画,并在括号中写出对应的词语。
- 读词并抄写。
2. 故事分享:
- 检查作业,让学生分享他们搜集到的与三毛或父与子相关的故事。
- 鼓励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
3. 标志学习:
- 请学生分享见过的道路标志,并描述其含义。
- 鼓励学生收集并展示更多的标志。
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为班级分享做准备。
板书设计:
- 《一年以后》
- 成语:比肩而立、有目共睹、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 生字:者、睹、暑、登、呆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幽默探秘。
教学过程:
1. 幽默故事分享:
- 学生介绍他们如何找到幽默故事,分享自己收集的幽默资料。
2. 交流与讨论:
- 讨论什么样的故事被认为是幽默的,引导学生思考幽默的定义。
3. 创意制作:
-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漫画,并展示创意。
4. 漫画展览:
- 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小型漫画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
作业:找一幅漫画,讲给父母听,分享幽默与创作的乐趣。
---
通过这三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和成语,还提升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幽默感与创造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加实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年以后》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漫画,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深入体会父子间的亲情。
2. 学会认识5个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6个生字。
3. 结合漫画学习,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4. 激发学生阅读《父与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5个生字,并能够熟练书写6个生字。
2. 理解4个词语的意义,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教具准备
字卡、课件、漫画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出示《父与子》的简介以及相关父子亲情的图片,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介绍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让学生感受到这对父子的幽默故事已经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今天,我们将欣赏其中的一个故事《一年以后》。
二、欣赏漫画,培养想象能力,学习字词
1. 观察阅读
学生自由观察每一幅漫画,与同桌分享图画中讲述的事情,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总结故事
请学生分别说出四幅图的意思,然后尝试将它们连贯起来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角色的期待来体会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厚谊。
3. 引导想象
通过想象春天来临时,父亲和儿子在树下可能做的事情,引出第一幅漫画。
4. 漫画分析
在课件中展示第一幅图,询问学生父亲在做什么,谁与谁在“比肩而立”。结合动作表演,加深对“比肩而立”这一词语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5. 理解“共与睹”
展示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漫画,理解“共与睹”。通过字音学习,让学生通过“目”旁推测字义,并交流生活中“有目共睹”的事例。
6. 学习“寒来暑往”
展示第三幅图,学习“寒来暑往”这一成语,让学生了解它表示时间的流逝,并用它造句。
7. 探讨“目瞪口呆”
展示最后一幅图,学习“目瞪口呆”的意思,看完漫画,探讨父亲“目瞪口呆”的原因。如果你在场,会怎么安慰他的父亲?
8. 结合四个词复述故事
让学生尝试利用之前学习的四个词语,复述这个故事,在练习后指名讲述,加深他们对语言的运用。
9. 讨论父亲形象与亲情
让学生思考漫画中的父亲形象,探讨漫画如何表现父子亲情,以及这种亲情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漫画家卜劳恩的创作,同学们可以看到许多富有趣味的父子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去欣赏相关的漫画作品,感受其中的幽默与温馨,让阅读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 一年以后
- 比肩而立
- 有目共睹
- 父子情深
- 寒来暑往
- 目瞪口呆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到家庭中的温暖和父爱的深刻意义。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年以后》课程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图画的内容,并从中感受到幽默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体会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2. 学习四个成语,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成语与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每个成语的含义。
3. 认识并运用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重点
- 认识和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四个成语与图画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真正的意思。
教学关键
- 激发学生对漫画的欣赏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课时安排
- 本单元计划用时2课时。
教具和学具
- 教具: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 学具:查阅《父与子》的漫画资料。
相关知识点
- 提高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突破点
- 运用课件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漫画的幽默风格及其背后的深意。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识字环节)
1. 识字练习
在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字音的前提下,结合图画和词语一起领会其意思。
- 本课中的“呆”字是会意字,由“口”和“木”组合而成,原意指言语笨拙,进一步引申为头脑迟钝或面无表情的状态。“者”字是从“睹”字中拆分而来的,而“登”字也是来源于“瞪”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加深记忆。
2. 书写练习
- 学生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生字的构造,比如“睹”和“暑”都是以“者”加上偏旁部首构成的,强调它们的不同。特别是“登”字的笔画较多,尤其上半部分,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
3. 板书设计
- 标题:一年以后
- 生字:者、睹、暑、登、瞪、呆
---
第二课时(理解漫画与词语)
1. 观察漫画,学习词语
- 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漫画,理解画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述他们所在的环境和正在进行的活动。
- 引导学生自行想象父子在这些情境中可能会有的动作和对话,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思考环境,以此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感受幽默的魅力与亲情的温暖。
2. 学习新词
- 解释并学会以下成语:
- 比肩而立:形容两人肩并肩站在一起。
- 有目共睹:表明众所周知、非常明显。
- 寒来暑往:指四季交替,时光流逝。
- 目瞪口呆:形容因惊讶而愣住的样子。
3. 阅读与写作练习
- 学生需认真朗读这些词语,针对不熟悉的词汇可进行提问,教师给予耐心讲解。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尝试用其造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4. 寻找与分享
- 学生自行查找一些漫画,并弄懂相关的图标含义,随后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 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通过漫画形式表达出来,创造“我们的作品”漫画展,优秀作品可汇编成册,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漫画集。
5. 总结与板书
- 再次梳理学习内容,强化成语和词语的记忆。
- 板书设计再次呈现:一年以后
- 各成语:比肩而立、有目共睹、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能提升观察力与想象力,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更加密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