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失物招领》教学课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失物招领》教学课件分享(3篇)

时间:2024-12-17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了解失物招领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同时提升语文能力。
第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失物招领》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课堂教学方案

一、背景材料

本课文描绘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反映了校园中常见的失物招领现象。我们可以思考,身边的学校是否也曾发生过相似的事情。为了理解课文的深意,我们不妨进一步探讨:课文中提到的“失物”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些物品的主人又是谁,他们是如何面对遗失物品的呢?

二、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

- 课文录音

- 插图资料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

- 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学习目标

1. 学会认读“失”、“级”等14个生字,并掌握“同”、“工”等6个字的书写。

2. 规范、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环保意识,形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 我们开始接受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认真倾听播音员的内容。(播放录音内容:“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了几样东西,请老师和同学们前来认领。”)

- 听完后,大家讨论内容,并引出课题“失物招领”。在这个话题上,大家来讨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进行课文的练读,标记出自然段和难读的字眼。

2. 小组内进行相互朗读,互相听取并纠正发音。

3. 全班汇集分享,针对生字的读音进行复习。

4. 通过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加强对字音的巩固。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 小组合作学习:

- 每组提出一个问题,鼓励使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汇,并记录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 汇报交流过程,提问和回答中引导朗读相关段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 各组分享发现,例如提出“失物是什么?”“失物的主人是谁?”以及同学们的反应等,进行朗读和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考

- 鼓励学生分享在校园或家庭周边见到的“失物”及应对措施,引导他们思考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与同学们讨论过去参与的集体活动中是否有相似的经历。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 出示无拼音的词语,鼓励学生认读。

2. 通过不同方法强化生字的记忆。

3. 进行“走迷宫”的生字复习游戏。

(三)朗读课文

1. 小组内以喜爱的方式自主选择朗读课文。

2. 引导全班进行有感情的齐读。

(四)学生写字

- 学生在复习中写“我会写”部分的字,老师重点指导书写规范性。

(五)实践活动

1. 引导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 鼓励学生将《失物招领》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与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失物招领》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运用“失、准”等14个生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2. 学会书写6个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表达感情。

3.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 识字及其运用,课文理解。

教学难点:

- 辨别易混的字,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使用。

课时安排:

- 共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指名学生朗读课题,并进行正音练习。

2. 讨论“失物”一词的含义,提问:

- “‘失物’指的是什么?”

- “如果我把东西借给别人,它能算是失物吗?”

教师对此进行解释。

3. 师生共同模拟“招领”的过程,简化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标出段落顺序。

2. 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并进行正确朗读。

3.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事?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并进行相关内容板书。

5. 让学生们连贯地复述课文,鼓励说得具体而生动。

6. 认真再读课文,直到自己满意后再坐下。

7. 进行朗读比赛,前几个坐下的学生与稍慢的同学对比,看谁读得清晰和准确。

三、识字并运用

1. 指名学生抽取字卡,朗读给全班听,进行相互纠正(可根据生字进行小组竞争,增加学习趣味)。

2. 请持卡的学生在教室中活动,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字词练习,鼓励组词。

3. 站立的学生读出字卡,其他同学提供帮助。

4. 比较读音,并进行组词练习,例如:

- 认(认真)、准(准确)

- 先(首先)、备(准备)

- 队(队伍)、难(困难)

- 失(失误)、各(各自)

5. 再次朗读课文,督促学生自我反思进步,并给予个别指导。

6. 小组讨论和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开展“火车”式的字卡朗读,鼓励学生组成词。

2. 指名读字卡,并请学生自荐使用这个词造句。

3. 组织小组活动进行字词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 “你们了解到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

2. 讨论植物园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参观态度,并分享见解。

3.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鼓励创设情境,比较谁的朗读更出色,注意语调的抑扬。

4. 组织朗读课文的后续段落,教师朗读旁白,学生进行模拟语气和表情的表达。

5. 进行小组内练习,教师巡视时给予指导。

6. 学生读第7自然段,分享个人的思考和感受。

7. 齐声朗读第8自然段,提醒学生在特定词句处注意语调。

8. 引导学生讨论“会心的微笑”的意义,充实理解的深度。

9. 鼓励自荐朗读,互相比较生动性(语音、语气、表情等)。

三、指导写字

- 对特定生字进行书写练习,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标准书写。

四、评析

-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估,鼓励每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

第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失物招领》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

这篇课文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折射出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重要课题。课文题为《失物招领》,但这里的“失物”却是孩子们随意丢弃的垃圾。产生这些“失物”的主人是何人?他们又是如何认领这些失物的?面对这些垃圾,主人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许多学生甚至存在乱扔垃圾的习惯。单纯地通过说教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这篇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汲取教训,在阅读中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认读“失、级”等14个生字,掌握书写“同、工”6个字。

2.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反思个人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及磁带。

2.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情境创设

1. 开场贴近实际。(播放一段与“失物招领”相关的录音)同学们仔细聆听,广播里传达了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分享,这样便引入到课文的标题中。

2. 通过讲故事,教师展示挂图并讲述文中事件(讲到第四自然段时暂停)。一年级的同学们是否真的丢失了东西呢?他们作出了怎样的回应?(请书写课题)

自学与讨论

1.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文中内容,圈出自己觉得生涩的字,逐步提升自我阅读技巧。

2. 在小组内交流,注意字音和句子流畅度,纠正读音上的错误。

识字训练

1. 复习识字,学生主动认读,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进行领读。

2. 分享识字的经验,交流不同的认读方法,激励同学们在课外识字,分享成功的喜悦。

朗读练习

1. 组内分享学习的收获,并讨论理解的问题,培养提问的习惯。

2. 学生尝试以不同的情感朗读,教师适时引导并指点。

说话与写字训练

1.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情境的看法。

2. 教学生写字,通过观察描红练习,最终展示优秀的作品。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1. 教师检查学生对1-4自然段的理解。

2. 深入探讨“失物是如何认领的?”以及“主人又是如何处理的?”继续学习5-8自然段。

情感朗读

1. 学生在朗读中总结问题,引导思考,促进理解。

2. 针对课文的不同情感,学生进行有情感的朗读。

表演与实践

1. 使用准备的道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开展小组竞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实践调查与总结

1. 通过“读读比比”活动,引导学生积累新词语。

2. 安排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失物,并制定环保公约,鼓励自发组成环保小队。

写字练习

重点书写生字,教师适时点评和指导。

教学建议

引导一年级学生提问需要耐心,不断激励他们表达与思考。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和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发问,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词语解释

1. 专心:全神贯注,不分心。

2. 严肃:表达严厉的态度,给人以威严和敬畏感。

3. 会心:理解他人未言明的意思,心灵相通。

4. 失物:遗落的物品,在这篇课文中比喻为垃圾。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改变不当行为,在生活中自觉爱护我们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