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素材:《机智的华佗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素材:《机智的华佗故事》(2篇)

时间:2024-12-1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插图,帮助学生们了解华佗的医学智慧与传奇经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素材:《机智的华佗故事》
拓展

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在遇到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思维,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2、继续练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快来翻开书本,准备好迎接新的知识。

二、新授

1、整体阅读与回忆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思考:华佗是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过渡:在这段故事中,华佗是怎么处理两只羊相斗的情景的呢?

2、重点讲读3、4自然段

请认真阅读第二个问题。(学生阅读问题并圈画)

将内容放到投影上,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画的关键词。

提问:当时,这两只羊是如何相斗的?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华佗想:硬拉开是不行的。你们知道“硬拉”意味着什么?那么,硬拉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过渡:面对这种局面,华佗决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策略呢?我们一起读读第4自然段,画出华佗采取的措施。(学生阅读并画出重点句子)

提问:大家觉得华佗的做法如何呢?(聪明)

请从你们画出的句子中,找出能体现华佗聪明的词汇。

过渡:两只羊被华佗巧妙地引开了。(看图)这时,蔡医生非常开心,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提问:请把“立刻”换个词而保持相同意思。(比如:马上、立即、立马)

讨论:马上、立即、立马这些词都是“立刻”的近义词。

3、句型练习

同学们,能用“立刻”造一个句子吗?看看老师提供的句式,动动脑筋想想。

(例如:在什么情况下,谁立刻做了什么。)(鼓励2-3名学生分享他们的造句)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

4、课外拓展

在我国明朝,有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名叫徐文长。自小聪明过人,勤奋学习,经常受到老师的赞誉。

有一天,老师想测试学生们的聪明才智,要他们拿着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近水面的竹桥,但不准让鞋底弄湿,看看谁能做到。这时,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提起两桶水,快步上桥。由于桶中的水很重,竹桥下沉,河水迅速漫过桥面,结果他的鞋子全湿了。看到他这样,其他同学都不敢尝试了。

徐文长在旁边思考片刻,微笑着说:“老师,让我来试试。”他想了个聪明的办法,将两只装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侧的河水里,轻轻用绳子牵着桶,稳稳过了竹桥,鞋子没有一点湿。

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徐文长真是聪明啊!

练习题:

1、老师用什么方法测试学生的智力?请用“”标出相关句子。

2、词汇理解:“思索”的意思是(),而“不假思索”意思是没有经过思考。

3、徐文长使用了什么方法成功过桥?请用“”标出相关句子。

4、请为这段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板书设计:

聪明的华佗

立刻

马上

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立即

相斗

不硬拉、青草引

立马

通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故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第2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素材:《机智的华佗故事》
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的关键词语,特别是“聪、巧、硬、止、争”这5个字。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明白解决问题时,不能只靠蛮力,要通过分析事物的特点来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为《聪明的华佗》。

2.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才智和聪明才智让我们倍感钦佩。

(二) 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中描绘的是哪个地方?你从哪些细节看出来的?

2. 图中有哪些人物?通过他们的服饰,我们能判断出这是哪个历史时期吗?

3. 注意,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是小时候的华佗,那位中年妇女是华佗的母亲,而摸着胡须的老人则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4. 看,小华佗在做什么呢?华佗为何会拿青草喂小羊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寻找答案。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

- (1)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字音,尽量读准每个字。

- (2) 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和带出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以加深记忆。

- (3) 请在自然段上标注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

2. 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学的成果。

- (1) 请大家认读生字。

- (2) 指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 (3) 有同学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吗?只需概括一下大意。

(四) 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 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讲述了华佗的童年故事。接下来,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华佗聪明之处。

2. 学习第一段。

- (1) 请指名同学读第一段,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 (2) 齐读第一句,谁愿意用“出名”替换“有名”这个词?将“出名”放入句子中,再读一遍。

- (3) 理解“学徒”这个词的含义。

3. 蔡医生是如何收下华佗的呢?请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 小组讨论:

- (1) 蔡医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来考华佗?

- (2) 用“——”划出描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 (3) 华佗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用“——”划出相关句子。

4. 组内反馈学习结果。

- (1) 蔡医生是如何考到华佗的?请指名同学说出,随后全班朗读第二段。

- (2) 找到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出示句子并齐读:“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 (3) 华佗的想法是什么?请齐读他的想法。如果“硬拉”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你有什么解决办法要分享吗?

- (4) 华佗是否想到了好办法?哪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他的做法?

- ① 看图,指名同学读出第四段。

- ② 找到描写华佗动作的词语,例如“拨”“拿”“摇动”。华佗为何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 ③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④ 强调这段要如何朗读,以突出华佗的聪明。

5. 学习第五段。

- (1) 蔡医生最终收下华佗为徒吗?请齐读最后一段。

- (2) 哪些词能体现蔡医生对华佗的满意?

- (3) 用欢快的语气再读一遍这段。

(五) 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大家认为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你们从这篇课文中收获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请大家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和新词。

(二) 小组内互学生字。

例如:我记住了“分”字,它的上半部分是“八”,下半部分是“刀”,合起来就是“分”,表示分开的意思。

(三) 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对于“角、对、分、着、斗”等生字,可以通过拆分或组合的方式来记忆。

例如:“拿”字组成部分是“手”。

(四) 指导书写。

字形书写要规范:

-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为点,再写“之”,“捺”要长。

- “那”的右半部分“阝”起笔要低于左边。

- “着”:上面的三横需长度不一,间隔要匀称,“目”字形要窄长。

(五) 作业。

1. 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灵活解决问题的故事,准备分享故事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