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生平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成就与影响。
2. 学习运用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3. 理解小说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描写刻画角色,并分析这些人物形象。
4.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这一现象,反思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明确小说通过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深刻理解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
三、教学安排
本次课程安排为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环节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关系,提问哪些同学是独生子女,哪些有兄弟姐妹。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分享与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探讨金钱和地位变化是否会影响亲情。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的叔叔于勒》。
二、作者介绍
接下来,老师介绍莫泊桑这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通过对莫泊桑的生平及代表作的简要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与风格,启发他们对接下来故事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然后由一位同学简述故事情节。借此帮助同学们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讨论不同情境下人物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四、细节品味
在教师的引导下,浏览全文,把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进行分类,对比其贫富状况在家庭成员心中所引发的态度变化。通过对人物行为和心态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富有和贫穷如何影响人际情感。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相关练习题,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第2课时
一、深入阅读
自读全文,挑选出表明“盼”和“避”的主要细节,通过讨论理解菲利普夫妇的内心动机和行为逻辑,分析他们如何将经济条件与亲情相割裂。
二、研讨重点
在讨论中,老师引导学生对比本文中的“我”和菲利普夫妇,分析“我”在整个故事中作为观察者和叙述者所起的作用。深入探讨题目《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社会主题,鼓励学生表达对于金钱至上的批判。
三、个人感悟
结合故事内容,鼓励学生分享从中得到的启示。引导他们反思应该如何看待亲情与金钱,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珍惜真情的重要观念。
四、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富有的于勒时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展现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五、续写作业
最后,布置创意写作,要求学生围绕《我的叔叔于勒》续写300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与原作形成呼应,进一步深化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也能体悟到金钱与亲情之间复杂的关系,激发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教学设计课程:《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对语文的敏感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阅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深入探讨角色性格和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不同的视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表现。
- 难点:理解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复杂关系,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思考。
教学设计步骤:
一、导入阶段:
- 开场对话,缓和气氛,建立师生间的亲近感。
二、整体感知
1.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确人物关系。
- 使用课件展示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在朗读基础上,撰写于勒的人物小传。
- 讨论于勒的生活经历和身份背景,完成于勒的个人名片:
- 姓名:于勒
- 国别:法国
- 生活年代: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时的放浪,中年时的荣耀,老年时的失落
- 荣誉与评价:正直而善良的于勒,亦是个滑稽和有些无赖的家伙。
2. 自由结合文本,深入了解于勒的际遇。
3. 分析于勒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询问学生是否能从文章中找到对他的不同评价或称呼。
4. 小组对话,探讨围绕于勒的评价,从而分析其角色形象,圈点出文章中的人物描述,分析其性格特征。
- 设问:众人对于勒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情境引用相应句子。
三、人物描写赏析
- 进行小组讨论,从文章中提炼出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重点分析语言、神态描写等。
- 例如:我父亲突然显得不安,向旁边走了几步,惊恐地望着挤在卖牡蛎旁的女儿女婿,然后急忙走回我们身边。他的脸色煞白,两眼神情愕然。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探讨人物内心世界,分析这一表现背后的原因与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总结:自古以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真理与道义。结合古代苏秦的经历,举例说明金钱欲望与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
2. 小练习:
-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___;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____;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____;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____;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 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3. 名言引导学生思考:
- “货币可以使敌对的人亲密无间,但也能摧毁荣誉和良知。”——马克思
- “金钱是一片无底的海洋,真理与良心可能在其中消失。”
- “若将金钱视作神明,它便如魔鬼般折磨你。”
五、课外作业设计:
- 设定一个情境假设,假如时过境迁,于勒再次发达,他写给菲利普夫妇的信件。请以“于勒叔叔又来信了”为题,完成一篇短文。
新标题: 探索《我的叔叔于勒》:金钱与亲情的抉择
新内容: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我的叔叔于勒》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小说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
- 掌握文章构思的巧妙和情节的复杂性。
2. 过程与方法: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及其神态深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
-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并提升综合分析、评判和再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准确把握主题。
2. 理解作品如何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多样性。
三、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查阅字典解决生词。
- 收集与作者莫泊桑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创作背景。
- 熟悉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并进行复述。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心如天平”的比喻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与亲情之间的权衡,激发讨论,引入课文的主题。
2. 预习交流:
- 讨论课堂上值得关注的字词,如“栈”、“桥”、“白撬”等,逐一发音和解释。
- 分享自己对莫泊桑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信息。
3. 初步感知课文:
- 采用多种动词理解角色(如“盼于勒”等)来理清小说情节。
- 列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及其侧面的情感体现。
4. 细节研读与主题感悟:
- 分组探讨称呼分类,分析不同情境下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 讨论变化与不变的事物,教师总结并用对联形式概括文章的荣耀与悲凉。
5. 情境采访:
- 设置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采访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探讨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和情感。
- 通过对话揭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讨论金钱与亲情的冲突。
- 最后,通过电话联系于勒,呼唤情感的重聚,而并无回声,象征着断裂的亲情。
6. 拓展思考:
- 探讨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金钱的限制性,提出“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等句式,激发他们的思考。
7. 课堂总结: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总结进行即兴总结,深化理解。
8. 作业安排:
- 写一篇作文,探讨身边的社会人际关系,围绕《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进行写作,题目自拟。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我的叔叔于勒》故事的理解,还能在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体会到金钱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人际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