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学习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并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掌握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禅让”的概念及其实际含义。
2.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使用传说来正本历史的基本方法。
3. 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过程,激发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尊敬之情,学习以大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领悟人生的深刻价值。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关注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以及大禹治水的传说。
2. 理解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讨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以及“禅让”的真正含义。
三、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预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四、自主学习检测
1. 在远古时期,我国大地上存在着多个部落,其中,黄河流域的___和___分别是由两位著名的首领领导的。在东方,____领导的部落在力量上占据优势。
2. ___在战胜___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得以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并逐渐融合周边部落,形成后来___族的主体。
3. 华夏族尊奉的始祖包括___和___。
4. 黄帝之后,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有___、___和____,这些人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制度称作“____”。在治水过程中,曾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是关于___的。
五、疑惑与探究
1. 远古传说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原始农耕时代历史的哪些重要信息?
2. 禅让的本质是什么?
3. 大禹治水的故事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什么?
六、检测反馈
1. 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门第
2. 某旅行团来内地祭奠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该去哪个地方()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3. 下面哪些事迹与炎帝无关()
A. 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 尝百草,寻药物 C. 创制历法 D. 发明陶器
4. 孙中山先生的诗中赞美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5. 当今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6. 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
A.由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B.部落首领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 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
7. 传说中的早期部落联盟首领的出现顺序为()
①舜 ②尧 ③禹 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七、总结与提升
1. 学习收获:总结所学内容,回顾与反思。
2. 注意事项: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如何有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此外,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有效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历史。
八、课后训练
完成课本第16页的学习评估,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反思与自我激励
鼓励学生自觉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疑惑之处,请及时记录并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增进理解和共同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 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探讨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3. 理解“禅让”的含义及历史背景,探索其在古代部落选举中的应用。
4.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将传说与史实结合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与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2.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历史,培养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3. 感悟以大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优秀品德,树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信念,建立科学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探讨农业起源的传说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2. 分析大禹治理水的历史事件及其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行。
3. 揭示“禅让”的含义及其在古代社会的实质意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部落、部落联盟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过程。
2. 深入解析“禅让”制度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教师准备
- 炎、黄帝肖像挂图
- 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
- 祭奠活动的图片
- 大禹治理水的幻灯片
- 收集我国历史传说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传说,进行课前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汉族的由来及其历史。
2. 通过问题引出华夏族作为汉族的前身,并了解其与周边民族的融合。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 介绍炎帝和黄帝,探讨他们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2. 运用挂图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强调他们是华夏族的奠基者。
3. 播放相关资料,展示炎陵和黄陵的祭奠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4. 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探索炎黄的贡献与影响,进行汇报分享。
三、组织讨论
- 向学生开放讨论,探讨炎黄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促使其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 通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兴趣导入,引出大禹治水的故事。
2. 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大禹特能的兴趣,分析其重要性。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 展示大禹影响力的图片,详细讲述大禹治水的经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 引入“禅让”的概念,讲解其历史背景,使学生理解古代政治与选举方式的演变。
三、讨论小结
1. 强调传说的历史价值与局限性,通过大禹的传说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认知与应对方式。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历史传说的看法,历练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3. 小结课程,布置相关作业,强调学习与传说的结合重要性。
板书设计
- 汉族的由来与演变
- 炎帝与黄帝的贡献
- 大禹治水与禅让制的思考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传说的丰富内涵,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与文化自信。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一、课程标准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及尧、舜、禹的传说,理解传说和史实之间的区别。通过学习,学生将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
- 熟悉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 了解汉族的起源及其始祖。
-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之间的关系,以及“禅让”制度的含义和实际。
2. 能力与方法
- 培养提取和分析传说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传说印证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 感悟以大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及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 难点: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禅让”的真正含义和实质。
四、课前准备
- 收集与黄帝、炎帝、蚩尤及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备课堂讨论使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往往是真实且可靠的,而传说则充满了夸张与虚构的成分。但许多流传千古的传说中,蕴含着数不尽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信息。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古老的传说来探索远古农耕文化。
2.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 提问:作为炎黄子孙,你知道这一称谓的来源吗?
- 讲解“炎”和“黄”的意义及相关传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华夏族起源的看法。通过分析传说中的内容,学生需识别与农耕文化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早期的农业实践与文化习俗。
3. 禅让的传说
- 提到:黄帝之后的尧、舜、禹,他们如何相继让位,形成了“禅让制度”。
- 要求学生归纳此过程的共同特点,讨论他们对“禅让制”的看法,为更深入的理解奠定基础。
4. 治水的传说
- 解释大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强调他的德才与威望。
- 鼓励学生讲述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如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智慧,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5. 情感升华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历史传说中可以学习到什么?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6. 拓展学习
- 要求学生自由讲述其他流传的历史传说,明确每个传说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提供的重要信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学生不仅能记住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