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个出现在课文中的生字。
2. 正确认读文言文,体会其节奏和含义,并能够背诵全文。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通过两句古话来了解文言文。请大家听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觉得这两句话和现代的话有什么不同呢?这类古老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们所称的文言。之前我们也学习过一些文言文,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文言文是由古代汉字和句式构成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文言文,大家一起书写课题。
接下来,我们先来写生字“戎”。这个字的组成部分中,“戈”代表一种长柄兵器,而“十”则是古代的盔甲,合起来意味着战争的含义。齐声朗读我们的课题,这将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过程中,有同学遇到哪些难题呢?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字音和句子的断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教大家“曰”字的字理,以及“折”字的几个读音。当你们朗读课文时,可以试着去掉标点符号,看看能不能还原出原文的意思。
二、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的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呢?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汇的意思。理解了故事的整体后,再重新朗读,大家会发现阅读的感觉变得不一样了。
三、写字
在文言文中,王戎的朋友可以称之为“诸小儿”。这里的“诸”意思是什么?我们可以组几个词来理解,比如“诸位”,“诸多”等等。同时,文中“争抢着跑”可以用“竞走”来表述。“竞”字与“竟”字的字源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大家注意书写的细节,让这些字融入到我们的课文中,再读一遍。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总共只有49个字,分为四句话。现在大家是否能够背诵下来呢?
五、拓展
这篇文章出自于《世说新语》,它是一本包含上千则文言文的古书。大家觉得,作者为什么会记录下这个故事呢?从哪个词句能看出王戎的聪明才智?请尝试分析一下王戎的聪明之处。《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教学设计及备课资料
课型:讲读课文
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戎、诸、竞”三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五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学会划分文言文的节奏。
4.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以及不盲从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王戎善于思考的品质,通过阅读提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和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 学会朗读文言文的节奏。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用古话引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导学生讨论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并帮助他们回忆文言文。
接着,引导同学们共同学习这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是七岁的小神童,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新课教学:
1. 读后释题,讨论“取”“道”的含义。
2. 自学字词,教师指导和检测。
3. 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进行合作阅读,互相纠正错误之处。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历史人物司马光,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借着这个故事,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教学反思: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技巧。通过分段教学,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理解字词,并通过情境帮助他们领悟课文的深意,以此培养他们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新标题:理解与传承:从《王戎不取道旁李》看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包括其读音、字形、写法及意思,并学会在合适的场合使用。
2. 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3. 让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词语的识别与发音准确性。
2.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的读音和字形,并对词语的含义有清晰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以及适合的使用范围。
教学资源:
教科书、电子课件、字卡等辅助材料。
教法:
采用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小组竞赛增强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思考一句话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觉得这句话在今天的语境中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古老的智慧语句其实是文言文的体现。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文言文吗?
二、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大家跟我一起来写下课题。接下来,我们来分解生字“戎”。它由“戈”和“戍”组成,分别表示战争工具和战斗的意义。齐声朗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三、朗读节奏练习
在预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困难呢?让我们一起讨论字音和断句的问题。老师会为大家准备“曰”的字理知识,以及“折”的多个读音,确保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不再困惑。然后,大家轮流朗读课文,去掉标点学着连贯地演绎。
四、理解故事
谁可以用现代的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呢?记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去理解,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魅力。理解了文意,大家再来朗读,就会感受到另一番韵味。
五、书写与词汇拓展
在文中提到王戎的小伙伴,可以用“诸小儿”来描述。“诸”字的意思大家清楚吗?可以尝试为“诸”组词。在文言文中,“争抢着跑”又该如何表达呢?我们用“竞走”来表示。并且,让大家认识“竞”和“竟”的异同,进行字源的辨析和书写。
六、背诵与记忆
这篇文言文虽然短小,只有49个字,但内容却富含深意,现在大家能否尝试背诵下来?
七、总结与反思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老师总结到:我们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事物的表现来得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生活中的不必要错误,走上正道。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这种思考方式延续下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文中的生字,如“戎”、“诸”等字。
2. 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规则,能够流利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朗读中的停顿。
2. 从故事中提炼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2. 进行分角色朗读,借此体验文中人物性格的差异。
(二) 再读课文,叙述文中故事。
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读后感受:
- 文中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可以引导同学们说出王戎与朋友们的故事:一天,王戎和朋友们一起外出游玩,途经一颗李子树,树上果实累累,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想去摘,但王戎却静静地站着,没有行动。
2. 探讨王戎的不同之处:
- 王戎为何不和伙伴们一样呢?讨论他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说出,王戎注意到李子树长在路边,这样的环境下结出的果子必定不好。
3. 进一步引导思考为什么王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 学生可以陈述,路边的水果如果真的好吃,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完了,树枝怎么会压弯呢?
(三)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 逐句翻译,帮助学生逐步消化课文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字词理解:
- “尝”:指曾经经历过。
- “诸”:表示众多,许多人。
- “游”:意为嬉戏玩耍。
- “李”:指李子。
- “折枝”:形容树枝被压弯或折断。
- “竞”:表示争夺、争逐。
- “走”:指快速移动。
- “唯”:表示唯一、仅有的。
- “信然”:意为确实如此。
文章翻译:
王戎七岁那天,他与众多小朋友一同出游,偶然发现路边的李子树上挂满了果实,孩子们纷纷爬上树去摘李子。唯有王戎镇定地站在树下,面对他的同伴们问他为何不去摘,王戎答道:“路边的李子树能结出如此多的果子,一定是苦李。”他的朋友尝了一口,果然如王戎所说,果子是苦的。
4. 总结收获,分享启示。
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学生可以感受到,面对事物时,我们需要具备分析的能力。王戎年纪虽小,却能够通过所处环境做出聪明的判断,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思考能力,更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善于观察和分析,仅凭表象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通过冷静的思考,我们才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带来更有价值的结论。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无论年龄大小,理性思考都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