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不吃无主梨》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文中识字,通过上下文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
2. 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方式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对话,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3. 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严谨的道德原则和深厚的人格精神。
4. 对课文的内容和许衡的行为展开思考,结合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
1. 以感情投入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 理解“无主梨”的深层含义和道德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手持一个梨,创作并演唱一段自编的歌曲,借助音乐引导学生对梨的思考。随后,教师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手中的梨。教师问:这梨有什么特别之处?由此引入课题“无主梨”,及时解释“无主”的意思。
2. 提问:是谁拒绝了无主的梨?许衡又是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确保字音准确,同时思考文本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件。
2. 提示学生填空:课文主要讲了()年轻时在()情况下,坚决不吃无主梨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 教师提问:在这段中,描写的干渴原因是什么?
- 学生寻找相关句子并汇报,通过“汗流浃背”和“快冒烟”等词汇加深理解干渴的情境。
-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切身体验干渴感。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 学生扫读这一段,找到描写朋友们表现的句子。
- 汇报句子并讨论,从中分析朋友们的兴奋心情。
- 教师示范两组句子,对比详细生动的描述与简明的表达,突出细节描写的好处。
- 采用“争先恐后”“一窝蜂”等词语,尝试造句,加强词汇应用能力。
- 讨论许衡的表现,鼓励学生模仿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三) 学习4-16自然段
- 默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许衡的发言,以分析他的内心世界。
- 分角色朗读,特别注意语气的变化,通过对话探索许衡不吃梨的原因。
- 讨论“无主”的真正含义,许衡的高尚品质慢慢显露。
四、拓展活动
1. 讨论:你认为许衡的做法是傻还是明智?为什么?请表达真实的感受。
2. 结合自身生活分享,如果遇到类似情境,你会如何选择?请举例说明。
五、练笔
- 进行写作练习:围绕主题“我想借小明的一本童话书”,创作一段对话,体现小明的性格特征,比如大方或小气。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不吃无主梨》
一、课文概述
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述了中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的故事。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中口渴难耐,但许衡却坚持不吃没有主人许可的梨子。这一行为反映了他坚守道德原则和良好品德的精神,表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对他人财物的尊重。
二、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独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为此,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情感的朗读,实现“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坚守道德原则的精神。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与品质。
3. 进行个性化阅读,结合日常生活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4. 学会9个新字和写会12个生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通过朗读理解人物的性格与品质,难点在于理解“有主”和“无主”的概念,并进行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通过出示一个无主的梨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梨子属于谁,进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题目《不吃无主梨》的含义。接着介绍许衡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
(二) 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解决学生在字义和读音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例如“汗流浃背”和“撩起衣襟”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 研读感悟
讨论许衡的朋友们在干渴情况下的表现,分析许衡为何不吃梨,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明白道德原则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他们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体验,鼓励他们对许衡的做法进行评价,表达个人观点。
(四)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强调“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应随便吃人家的梨”。最终明确“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道理,让学生理解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增强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培养坚守原则的良好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