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掌握其用法。
2. 学会用空行标示长文章的各部分,并为每部分列出小标题,以把握主要内容,鼓励班级内的交流和讨论。
3.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深入感悟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从而提高阅读长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美丽的插图,让我们一同欣赏。(展示课文插图)
2. 在这幅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请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这幅图的主人公是青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入他的故事。(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二、解决字词
1. 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查阅字典来读一读。
2. 请大家指名读出生字和新词,特别要注意“雪屑”的读音。
3.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以巩固记忆。
三、整体感知
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作者的了解,随后老师进行补充。
2. 现在,请大家尝试为故事的每个部分拟写小标题。
-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 第三部分:青铜把鞋子卖给城里人
-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 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冬季即将来临,青铜和妹妹葵花采集芦花,他们一家需要制作一百双芦花鞋来谋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青铜为了家庭的生计,冒着大雪前往镇上售卖鞋子,最终他将所有鞋子都销售一空,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准备出售……
四、品读文本
(一)
1. 青铜一家辛苦编织的芦花鞋经历了怎样的制作工序?(先将优质芦花采集回来,然后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子。)
2. 手捧着精美的芦花鞋,是那么温暖,这些美丽的芦花又是青铜辛勤采集而来的。请找到相关文字,描述一下青铜是如何采摘芦花的。
3. 思考一下,当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
1. 最后那十双芦花鞋的命运如何?(城里人将它们全部买走,而青铜连自己脚上那双鞋子也觉悟要卖掉。)
2. 在寒冷的雪天中,青铜成功售出了所有的芦花鞋,他是否做了其他的事情?
3. 课件展示。(赤脚追逐顾客)
让我们与青铜一起体会在风雪中追寻的感受。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办呢?
4. 反思,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刺骨的寒冷中,他依然坚持,展现了他能够吃苦、勤劳且善良的本性。)
(三)
1. 哪些段落让你感受尤深?选取你喜欢的句子并摘抄下来,分享你的理解。
例如:“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从“坚持”中我们可以看出青铜的倔强,而在这句中,还透露出他为家人而坚持的坚强品质。
2. “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这一幕展现了青铜的坚韧,提醒我们他是一个善良、关心家人的孩子。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借助小标题的方法梳理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和词句,让我们对青铜这个人物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努苦耐劳、无私善良、执着倔强,始终为他人着想。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青铜的这些优秀品质,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六、布置作业
1. 鼓励同学们将整个故事告诉家人,注意讲述的流畅性与生动性,突出青铜的精神品质。
2. 请同学们阅读《青铜葵花》。
板书设计
- 芦花鞋
- 吃苦耐劳
- 无私善良
- 执着倔强
- 为他人着想
教学反思
1. 通过小标题的列出方式,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2. 通过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享个人感受。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天门山》学习指导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结合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节课主要围绕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作《望天门山》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升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
教学目标:
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
2. 识字与理解: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其意义与用法。
3. 诗句理解:学会解释诗句中的个别词汇与整体意思,能够想象出《望天门山》描绘的美丽景色。
4. 意境感悟:理解诗歌的主旨,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课堂上回顾上个单元的精彩内容,带领学生们重温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而在今天的新课中,我们将踏上探寻大自然美丽风光的新旅程,共同阅读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首篇作品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望天门山》,它描绘了壮丽的天门山景色。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表达情感的诗篇。李白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一个诗人的才华,更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屑与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总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思与向往。
三、初读课文
1. 小组朗读: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初步的朗读比拼,看哪个组的朗读更准确、更有感情。
2. 全班朗读:在各组积极表现后,进行全班齐读,增强团队合作感和参与感。
四、学习《望天门山》
1. 理解诗句:
- 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尝试理解诗句的内涵,尤其是难以理解的字词。
- 引导学生们逐句研读,解释“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含义:长江以宏伟的力量穿破天门山的阻挡,奔腾向东。
2. 想象与感知:通过观察相关的教学图画,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针对后半部分的诗句进行思考和讨论,汇报各自的理解。这样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全诗意图:整首诗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在诗人笔下,青山与江水共舞,孤帆逐浪,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
五、诗意的欣赏与朗读
1. 品味诗句:通过细读全诗,讨论使用的词语,找到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描绘,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意境。
2. 诵读技巧:
- 教导学生如何捕捉节奏,重音与语调,使他们在朗读中更具感染力。
- 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范读、齐读、个别读等,反复练习,增强学生的文学感受力。
六、总结与作业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们总结学习的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随后品味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心中。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古诗的基本内容,也在理解与想象中增强了自己对美的感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文字背后的深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