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分享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分享(3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该课件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理解鄂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舟夜书所见》一文,通过生动的图文素材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诗人描绘的夜晚河景之美,激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和对古诗的热爱。

2. 理解诗中的词句与表达,掌握古诗的叙述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鼓励学生背诵与默写课文,增强记忆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句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分析诗题

1. 师:同学们,清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常常在山水之间流连。他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独自坐在船上,周围的河流、夜空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用笔记录下这独特的美景。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 师:你们觉得诗人坐船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3. 齐读课题,熟悉生字和词汇。

4. 师配乐朗读,营造氛围。

二、读准字句,克服语言障碍

1. 师:想要一起去探寻诗中的美景吗?打开书本,轻声朗读,注意每一个生字。

2. 师:可以先读给同桌听,纠正发音错误。

3. 师:谁来尝试以清晰的声音读出诗句?

4. 全班齐读,加深印象。

三、体验诗的情感之美

1. 师:此时的诗人,被河面的美景所吸引。让我们再读一遍,边读边畅想着诗中景象,如何?

2. 师范读,学生倾听,感受情景。[配乐]

3. 同位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通过绘画,领悟语言之美

1. 师:你们的分享非常精彩!有位同学用她的笔将诗中意境描绘成画,你们想看看吗?

2. CAI:展示画面。

3. 师:这幅画,展现了诗人笔下的景象吗?

4. 小组讨论,师巡视。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 理解“月黑”

1. 指名发言,大家讨论。

2. 师引导,解释诗意。

3. 学生讨论,纠正错误。

4. 师描述:对,诗中描写的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漆黑夜晚。

5. 板书:月黑。

6. 指导朗读。

(二) 理解“孤光”

1. 师:在如此静谧的夜里,岸边是否还有光亮呢?

2. 学生描述,指出错误。

3. 师:你们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只是看到了船上微弱的渔灯。一闪一烁,特别孤独。

4. 板书:孤光。

5. 指名朗读。

(三) 理解“一点萤”

1. 师:还有什么信息让你们想到是一盏渔灯呢?

2. 学生讨论,表达观点。

3. 师:对,那盏灯光黯淡无光,就像一只萤火虫一样。我们一起看一看。

4. 板书:一点萤。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引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 师:微风吹起,河面荡起涟漪....结合画面,大家有什么想法?

2. 学生描述,朗读第二句。

3. 师:有的地方小朋友的画面没有表现出来,我们试着闭眼想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4. 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

5. 师描述:微风轻拂,渔火在波浪中摇曳,像是满天星星在对我们眨眼。大家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试着同桌互读。

6. 指导朗读,感受诗意。

六、接纳语言,表达感受

1.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美丽的图画现在展现给我们了。夜深了,岸边的农家灯火已熄,只留下一盏渔灯摇曳。

2.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诗,增加气氛。

3. 指名读,全班齐声吟诵。

七、扩展思维,创造美的体验

1.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一首描绘夜景的诗《枫桥夜泊》。

2. 师:大家平时收集了那些夜景的诗呢?一起来分享欣赏。

3. 师:现在,我希望大家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首诗的热爱,可以是画画、说话,甚至谱曲唱给大家听。武汉的夜晚愈发美丽,不妨试着写写武汉的夜景,或者创作一首小诗,像小诗人一样表达你们的心声。

【板书设计】

舟夜书所见

月黑

↓见

渔灯

一点萤→满河星

散作

第2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字“萤”、“微”、“簇”。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表达出情感,熟练背诵。

3. 通过结合图片和注释,理解古诗的主要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美丽夜景。

4. 学会像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好,勇于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进入情境,表达情感,分享个人体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 开场引导:同学们,清代诗人查慎行极具才华,他曾遍游名山大川,目睹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象。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独自坐在船上,享受着一天的游历,没想到被眼前美丽的河景深深吸引,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题目是《舟夜书所见》。

2. 问题引导: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诗人看到了什么吗?你们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鼓励学生回答,之后齐读诗题。)

3. 情感引导:诗人究竟看到了怎样的夜景?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吟诵这首诗,请大家仔细聆听。

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

1. 自主阅读:同学们,请大家打开书本,默读古诗,注意把每个生字读准。(学生自读)

2. 合作学习:请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纠正读音错误。(同位互读)

3. 试读分享:谁愿意第一个尝试在大家面前朗读这首诗呢?(鼓励学生试读,并进行点评和纠正。)

4. 情感共鸣:在阅读时,强调“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而“微”字应读得轻而准确。通过将诗句分段朗读,让学生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

1. 想象引导: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被美丽的河景深深吸引。请大家再读一读诗,想象当时的美景,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一刻。

2. 思维分享:大家闭上眼睛,读这两行诗,想象你们能看到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

3. 深入理解:原来诗中提到的“月黑”,是一个无月的夜晚。诗人的观察细致入微,晚上的一盏渔灯就是“孤光”。这点灯光似乎很微弱,就像萤火虫在夜间闪烁。

4. 美的体验:读诗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去感受那种寂静与微光的结合,把诗人的情感读出来,表达出诗中的美丽与孤独。

四、放飞想象,领悟动态美

1. 动态描绘:随着微风的吹拂,河面上泛起了波光,灯光在动,这是一种难得的动态美。谁来为大家读读,看看微风如何变幻这一切?

2. 画面感受:呈现PPT,描绘微风带来的美丽景象,渔火随着水波而轻轻摇摆,学生们感异于静态之美,点点灯光如星星闪烁。

3. 互动分享: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在画面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五、背诵陶冶

1. 综合表现:夜深了,岸边的灯火渐渐熄灭,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渔灯,随着风摇曳,带来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感受其中的美好。

2. 最后,邀请学生共同吟诵,汇聚课堂气氛,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发现那些细小而美好的事物。

3. 结尾展望: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其他描写夜景的诗篇,大家课下也可以准备分享你们喜欢的夜景诗句哦!

第3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分享
拓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诗句,理解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诗句联想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背诵和默写加深对诗文的印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描写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几幅描绘夜景的古诗,并配上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教师感叹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古代诗人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短短几句话能够勾勒出无数美丽的画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舟夜书所见》,请大家翻开课本到79页。”

2. 教师明确课题,呼唤学生齐声读出诗题。

二、解题与作者简介

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舟夜书所见’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讨论,强调“书”在此处是“写”的意思。

2.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并分享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学习《舟夜书所见》

过渡:诗人在夜间的舟上所见究竟有何魅力呢?

1. 朗读全诗:

- 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确保字音准确。

- 逐步进行指名朗读,进一步纠正发音。

2. 情境理解:

- 展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在看图的背景下感受诗的意境。通过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情”、“景”结合的美。

3. 小组研讨:

- 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汇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特别注意“渔灯”的变化,从“一点萤”到“满河星”,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巧妙比喻与场景的美丽。

4. 美读诗文:

- 伴随动人的音乐和动态画面进行诗文的美读。教师示范朗读后,鼓励学生自由练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过渡:古人的才华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的同学也定能创造出美丽的诗句。

1. 鼓励学生尝试描述夜晚的水上景致,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教师借机分享自己的即兴创作《江上晚景》,并与学生一起朗读,增加互动。

3. 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同学的描述,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彼此欣赏与讨论。

4. 配合音乐,学生可以选择自由阅读《舟夜书所见》或描述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过渡:今天我们领略了诗篇中的自然之美,但我们还可以将这些美景记录下来。

1. 学生尝试默写《舟夜书所见》,如有不记得的地方,可以参考。教师巡视,给予适时的评价和鼓励,选择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

2. 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去观察现代的水上夜景,可以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见所感。诗和画都要结合,展开无限的想象,让他们在创造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舟夜书所见》的美,更能在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