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课件(2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的特点与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数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
第1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课件
拓展

新文章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导入与基础训练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及基础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数和分类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互动,初步评估学生的数数和认数能力,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初步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导他们如何听讲、看书及书写,同时认识基本方向词,如上、下、左、右等。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谈话

教师通过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提醒他们要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学习新知识

1. 观察主题图

教师展示学期开学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问图中有哪些物品。例如,指名学生描述:图中有多少面国旗、老师和同学等。在提问时,可以建议学生从数量和方位两个角度进行回答,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估数数能力

教师结合图画,询问学生关于数量的问题,例如:数量为1的物品有哪些?数量为2的物品又有哪些?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默数并参与回答,从而评估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学习分类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不同物品(例如铅笔和大小不一的皮球)的图,询问学生如何进行分类。在同学们讨论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同类物品圈起来来总结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

4. 数1到10

打开学生的数学书,翻到包含数字和物品图的新页,让学生数数每个图中有多少物品,并认读相应的数字。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指认数字,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对数字的识别能力。

5. 写字练习

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练习纸,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结构。通过示范讲解,强调书写的方向和方式,例如横线从左至右、竖线从上到下。然后让学生尝试进行描红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书写基本规范。

3. 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不同物品的图片,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分类,并在完成后讨论分类的理由与方法,以此加深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

4. 质疑与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解答。这种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还能使教师更清楚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调整未来的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为一年级新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教师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水平,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与理解,培养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课件
拓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三种水果的学具,引导学生探索比较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从数量到大小进行比较。 2. 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能够根据这些符号描述5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符号化思维。 3. 引导学生参与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增强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教科书第17到18页的教学内容展开,涵盖“做一做”第一题以及练习二的第五和第六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1. 小猴吃水果的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 2. 投影仪,便于展示课件内容。 3. 四个梨、五个苹果和九朵花的磁性软件,用以进行动态展示。 学具: 每位学生准备以下物品: - 3只猴子的图片 - 4个梨的图片 - 3个桃的图片 - 2根香蕉的图片 - 5个苹果的图片 - 9朵花的图片 - 三张符号卡片(“>”、“<”、“=”) - 数字卡片(“1”、“2”、“3”、“4”、“5”、“6”)各一张 - 小棒2根,用于形状表示。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 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里,三只小猴子正开心地玩耍。 2. 课件显示这三只小猴子共进午餐,草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梨、桃和香蕉。 3. 小猴子说:“我还没看清楚哪些水果有多少,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4.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场上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多少?如何快速辨别出哪种水果足够吃,哪种水果不够? 5. 学生运用准备好的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构思摆放小猴和水果,展示多样化的结果。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 数学概念“3=3”的教学: a. 课件播放小猴子说:“我可喜欢吃桃子了,但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吗?” b. 引导学生回答,并出示课件进行讨论。 c.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猴子和桃子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引入符号“=”标识相等。 2. 教学符号“3>2”的理解: a.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展示“3比2大”,用符号“>”进行表达。 b. 鼓励学生用语言或手势展示大于号的形状。 3. 教学符号“3<4”的概念: a. 继续使用前面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小于号的形状。 b. 引导他们比较大于号与小于号的不同。 4. 区分“>”、“<”和“=”: a.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记忆这三种符号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b. 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符号的记忆与理解,包括用小棒摆出相应符号。 小结 1. 请小朋友们分享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2. 教师进行概括: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使用关系符号“>”、“<”、“=”进行表示,并强调直观的对应关系。 巩固深化 1. 基础练习:完成第18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 补充练习: a. 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空( )>( )。 b. 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空( )>( )。 c. 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空( )<( )。 3.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五题。 4. 完成练习二的第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 5. 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等,在思考和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