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其意思。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抓住骆驼的特点,选择相关材料进行具体化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沙漠之舟”这一称谓的含义,以及骆驼在沙漠中的独特生存优势。
教学准备
1. 学生查找与骆驼身体特点及生活习性相关资料,并准备分享。
2. 制作电脑课件,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 提问“我”指谁?(展示骆驼图片)
- 思考与讨论: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介绍一下骆驼的特点和习性?(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见闻)
2. 确认生字学习的情况。
- 生字包括:自豪、养料、足够、多亏、贮存、陷进、铺天盖地、又大又厚、镜子、疼爱、走一趟、脚掌、疙瘩、骆驼、委屈、松散。
- 学生领读生字,采用接力的方式尝试开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
1. 带着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课文,确保发音准确,完整无误。
- 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完整性,避免漏字或添字。
2. 检查读书情况。
- 向学生展示几句难读的句子,引导大家共同练习。
- 例如:“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3. 流利地朗读课文。
- 设置要求,读通句子,避免唱读与复读。
- 让学生寻找搭档,互相帮助完成朗读练习。
4. 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5. 结合上下文,自由解释文中生字新词,增强理解能力。
6.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
- 分析生字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左右结构生字:镜、料、够、陷、铺。
- 上下结构生字:委。
- 上中下结构生字:豪。
- 半包围结构生字:疼、趟。
- 独体字:亏。
- 学生进行生字描红,进一步巩固识字能力。
这一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新字词,还增强了他们对骆驼这一动物的认识,理解了其在沙漠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借助有趣的活动形式,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与表达: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 理解与叙述:理解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情节。
3. 生字学习:掌握本课生字,并理解相关词语的组成。
4. 骆驼特性: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简要描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
- 通过特征描述,学习如何抓住课文的主要材料和细节,加深对骆驼这一角色的认识。
教学难点:
- 理解骆驼为何被称为“沙漠之舟”,探讨其在沙漠生态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学生查找与骆驼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相关的资料,准备讨论。
2. 准备电脑课件,以辅助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分享)
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骆驼的,标题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自学
1. 自学任务:
-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关注生字发音,理解故事情节。
-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帮助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 课文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流畅度问题。
2. 故事内容讨论:总结课文主要讲述的事件。
3. 段落内容分享:具体讨论小骆驼跟着妈妈在沙漠旅行的描述(第三、四自然段)。
4. 词语理解:交流“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
四、精读第一部分
1. 段落阅读: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其内容。
2. 引导归纳:总结段落主要信息。
3. 朗读指导:
- 教师范读,帮助学生体会情感。
- 组织分组齐读,加深理解。
五、作业
1. 临摹书写:用钢笔描红,注意正确书写容易出现错的字。
2. 词语抄写:将课后的词语每个写四遍。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情节回顾:讨论妈妈为什么带小骆驼走沙漠。
二、精读第二部分
1. 默读与作业: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 相互讨论:分享对第四题的理解和答案。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 思考与讨论:小骆驼得到了什么领悟?讨论“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句的含义。
2. 情感朗读:学生再次朗读,教师指导情感表达。
四、总结
1. 全班朗读: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趣味交流:假设小骆驼再次听到小红马的批评时,会有什么反应?
五、作业
1. 感情朗读:带着情感练习朗读课文。
2. 家庭分享:将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
板书设计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养料——足够路上的需求
委屈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
自豪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适应能力,还能体验文字带来的情感共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及其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理解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2.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抓住关键特点,并具体化描写材料。
3. 能够在课后对资料进行修正和补充,使课文内容更加完整。
4. 能熟练、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抓住特点、选择材料和具体化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骆驼为何被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行查找有关骆驼的生理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 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全班齐读课题,了解本文的基础内容。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分享对课题中“小骆驼”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激活记忆,小骆驼在小溪边看到自己的反应,激发对课文的兴趣。
4. 讨论小红马对小骆驼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小骆驼的感受,板书“委屈”。
5. 小骆驼与母骆驼的沙漠之旅引出下文情境。
二、感受沙漠
1. 开放性讨论,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沙漠的认识。
2. 利用课件展示沙漠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沙漠的词句,交流并讨论这些词的感受和印象。
4. 逐一阅读描写沙漠的词语,强调其氛围的营造。
5. 小结沙漠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三、精读后文,引导质疑
1. 利用课件呈现全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好奇的问题。
2. 交流筛选出关于骆驼生理特征的两个问题加深讨论。
3.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寻找问题答案,并进行小组交流。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 组织分组阅读3、4自然段,围绕驼峰、脚掌与眼毛的功能展开讨论。
2. 各组提交自己的发现,强调这些特征如何使骆驼成功适应沙漠环境。
3. 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读出文本,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 总结骆驼外表的独特之处和其实用价值,帮助学生理解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五、续编故事
1.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续写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对话。
2. 通过同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课堂的参与感与互动性。
六、总结全文
1. 总结骆驼的外表尽管看似不美,但在沙漠生存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美在于其价值与功能。
2. 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他们发现的“外表看似简单却有用的事物”,帮助他们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 难看、功能
- 驼峰(贮存养料)
- 脚掌(防沙陷)
- 眼毛(挡风沙)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